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简述教育对经济发展的间接作用。
2.市场经济体制对非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作用是什么?
3.反映教育事业发展规模与速度的主要指标有哪些?
4.★教育成本分担与补偿理论的优点是什么?
5.分析解决我国教师工资问题的思路。
参考答案:
简答题
1.简述教育对经济发展的间接作用。
答:教育对经济发展的间接作用,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表现:
(1)教育对人具有全面的影响作用。教育通过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对经济增强发生作用。
(2)教育通过培养非物质生产部门的人才,即上层建筑、意识形态各个领域的人才,对社会生产力增强发生作用。
(3)教育通过陶冶劳动者的思想和道德,提高劳动者的精神文明程度,从而提高他们的劳动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精神,对经济发展发生作用。
2.市场经济体制对非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作用是什么?
答:市场经济体制对非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通过劳动力市场价格信号,调节教育的类别、层次、专业结构及各级各类各专业的招生数量。
(2)通过学费调节教育的供给与需求。由于非义务教育收取学费作为教育成本补偿,因此,学费就在一定程度上调节了教育的供给和需求。
(3)市场机制对非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作用,在教育市场不甚完善的情况下,是有限的;只有教育市场发育成熟后,市场机制对非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作用才能充分发挥。
3.反映教育事业发展规模与速度的主要指标有哪些?
答:反映教育事业发展规模和速度的主要指标有:
(1)义务教育普及率及增长率。具体指标数据包括:义务教育入学年龄、义务教育年限、义务教育阶段各年级在校学生数、义务教育适龄人口数等。
(2)非义务教育的升学率及其增长率。这主要反映中等教育的发展规模和速度。中等教育在校生人数占该年龄组人口的比重反映了中等教育发展的规模;该年龄组人口每年平均入学人口,即每年平均增长率,则反映了中等教育发展速度。
(3)高等教育在校生人数及其增长率。以每1万或每10万社会人口中高等教育在校生人数反映其发展规模;以高等教育在校生人数增长率反映其发展速度。
(4)成年人口当中的扫盲率以及职工、农民接受各种业余教育和各种培训的增长率等。
4.★教育成本分担与补偿理论的优点是什么?
答:教育成本分担与补偿理论是美国教育经济学家约翰·斯通于1986年提出。其优点在于:(1)各教育成本分担和补偿的主体都可以从中获得经济收益,从而刺激了多主体教育投资的积极性,增加总体教育投资总量,从而扩大教育规模,加快教育的发展。
(2)教育成本分担和补偿制度与扩大学生就学、就业密切相关,因为没有选择权就不可能分担教育成本。这样就提高了学生和家长享受较高层次教育机会的成本意识。
5.分析解决我国教师工资问题的思路。
答:(1)教师工资必须由财政拨款来保证。现阶段我国实行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方针,但是由于一部分教育经费是学校自筹的,必然导致各校教师工资的不均等。因此,从长远观点来看,教师工资应该由政府来保证,而不是学校自筹。
(2)确定教师工资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是一项特殊的公益事业。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宏观背景下,国家在决定教师工资待遇时,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事实上存在教师劳动力市场,如果教师工资过低,则会导致教师这种高质量的劳动力流向其他部门,从而导致师资的短缺。
(3)确定教师工资必须贯彻按劳分配的原则。
(4)必须保证教师实际工资不受通货膨胀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