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 1元硬币的外观具有银白色的光泽,一些同学认为是铁制的,在探究中,有同学指出:“我们可以先拿磁铁吸一下”。“拿磁铁吸一下”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结论 B.评估 C.猜想与假设 D.进行实验
2. 下列说法中,你认为最符合实际的是
A.人体的正常温度为35℃ B. 冰箱冷冻室的温度约为5℃
C.泰州盛夏中午室外温度可达38℃ D.比较适宜的洗澡水的温度是55℃
3.为了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小明设计了下面几个实验,如图所示,你认为不能够完成探究目的的是
4.为迎接歌咏比赛,音乐教师将班内的学生分为“高音声部”和“低音声部”进行排练,这里“高”和“低”是指声音的
A. 音色 B.音调 C.响度 D.振幅
5.图示为我国民族吹管乐器--唢呐,用它吹奏名曲《百鸟朝凤》时,模仿的多种鸟儿叫声悦耳动听,让人仿佛置身于百鸟争鸣的森林之中,关于唢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不同的力度吹奏,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调
B.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主要改变声音的响度
C.唢呐前端的喇叭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色
D.唢呐模仿的鸟儿叫声令人愉悦,是乐音
6.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低声细语”中的“低”,指声音的音调低
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C.大象交流时,利用次声波来传递信息
D.电视机上的“音量”按钮是用来调节音调高低的
7.在敲响大古钟时,同学们发现,停止撞击大钟,大钟仍“余音未止”,其主要原因是
A.大钟的回声 B.钟已停止振动,空气还在振动
C.大钟还在振动 D.人的听觉发生延长
8.如图所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丙的音调和音色相同 B. 甲、乙的音调和响度相同
C.乙、丁的音调和音色相同 D.丙、丁的音色和响度相同
9.当室内温度为20℃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图中哪幅
图基本反映了温度计的读数随时间的变化
10.牙科医生用来观察病人牙齿的小镜子,要放在火上适当烤一下再放进病人的口腔中,医生这样做是为了
A.消毒,防止将病毒带入口中 B.把镜面上的水分烘干
C.避免病人感觉镜子冷 D.防止口腔中的水蒸气液化,便于观察
11.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赛龙舟、吃粽子也成为人们过节的重要习俗.小彤看见妈妈在家煮粽子时,
锅中水沸腾后改用“小火”继续煮.针对这种做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改用“小火”可以提高水的沸点,能更快地将粽子煮熟
B.用“大火”可使水沸腾更剧烈,沸点升高,不应该改用“小火”
C.水沸腾后,改用“小火”水温升高较慢,锅中水不易被烧干
D.水沸腾后,改用“大火”或“小火”煮,水温都不变,用“小火”煮可节能
12.生活中的很多热现象可以用物理知识来解释,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
A.课本上说,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弦外之音,就可以解读为:水的沸点与气压有关
B.体温计给发烧病人测量体温后放在20℃的室内,体温计一直显示着39℃的示数,说明水银这种物质具有“热胀冷不缩"的反常
C.游泳后,从水中出来,感觉比较冷,这是因为人身上的水蒸发吸收热量
D.湿衣服挂在阴凉处也能变干,是因为蒸发可在任何温度下发生
13.小芳吃雪糕时,看到雪糕周围冒“冷气”,由此她联想到了泡方便面时碗里冒“热气”的情景.以下是她对 “冷气”和“热气”的思考,其中正确的是
A.“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汽化形成的水蒸气
B.“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小水珠,后者是水蒸气
C.“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液化形成的,后者是汽化形成的
D.“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14.夏天,小丽将冰水和热水分别注入常温下的两只透明烧杯中,如图所示,一会儿发现两只烧杯的杯壁上都有一部分出现小水珠,变得模糊了.针对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两杯都在内壁出现了水珠
B.甲、乙两杯都在外壁出现了水珠
C. 甲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
D. 甲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
15.如图所示,烧杯中盛有甲液体,试管内盛有乙液体.在l标准大气压下,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持续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试管内的乙液体沸腾.已知l标准大气压下,酒精沸点是78℃,水沸点是100℃,煤油沸点是150℃,下列判断中符合题意的是
A.甲液体为水,乙液体为水
B.甲液体为煤油,乙液体为煤油
C.甲液体为酒精,乙液体为水
D.甲液体为煤油,乙液体为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