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河南省郑州市扶轮外国语学校九年级(2)班学生郭浩田,经过1000米跑、实心球、立定跳远三项测试,获得了优异的成绩,并且由于喜爱运动、积极锻炼,老师给他了平时分满分。最终,郭浩田以69分的成绩通过了今年的中招体育考试,虽然没有达到70分的满分,但他和家长都十分满意。
近日,全国初中升学体育考试陆续在全国展开,初三学生们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考试中。面对考试,有人欢喜有人愁:一些人突击练习,成效显著,一举拿下满分;而一些人百般努力之下却效果不佳。
2016年9月,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要求将体育科目纳入录取计分科目,科学确定考试分值或等级要求,引导学生加强体育锻炼。中考体育能否促进学校体育发展?如何避免出现体育应试的情况?体育成为中考科目后将会发生哪些变化?记者就此进行了深入采访。
体育过程性评价怎样落到实处?
从今年寒假开始,北京市丰台二中初三学生周新就在妈妈的陪同下,开始了中考体育的冲刺训练。篮球运球、掷实心球、1000米跑,每到周末,他都会在学体育出身的妈妈指导下一一加以练习,三项成绩稳中有升。近日,参加中考体育时,周新发挥出色,三项成绩都过了满分线。
周妈妈告诉记者,孩子上中学后,由于有了体育考试和过程性评价的要求,“作为家长,我们对孩子的体育锻炼也重视起来。刚开始我们就是想不能让孩子在体育考试中丢分,时不时地督促他参加体育锻炼。现在孩子不仅喜欢体育运动,学习成绩也好,体质也得到增强”。
近年来,随着各地中考体育的深入开展,学生、家长、学校、社会对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识都在逐步提升。
当年积极推进中考体育的教育部体卫艺司原副司长曲宗湖认为,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不断完善后,呈现出较好的效果:使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得到提高,保证了体育课的正常进行;促进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自觉性、积极性,使初中学生的身体素质有了较大提高;有助于改善学校办学条件,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加强了学校体育的科学研究。
四川省天府七中校长陈刚认为,中考体育起到了“指挥棒”的作用,不但激发了学生参加锻炼的热情,也带动了学校坚持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积极性。
安徽阜阳太和二中校长时浩说,体育成为中考科目后,学校会更在意学生的体育锻炼。“这关系到学生的中考成绩和升学,我们会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大体育在整个学业中的比重。”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教体局副局长邱云告诉记者:“孩子升学压力很大,对孩子来说,哪门功课重要,精力就自然会投向哪里。郑州市在实施中考体育之初,很多家长不认同,认为孩子胖一点或者戴副眼镜不算什么。但现在,绝大部分学生和家长都已认识到中考体育的积极意义,尤其是成了中考科目后,更重视体育了。”
北京市也先后对中考体育进行了数次改革:一是增加了中考体育的分数,把过程性考核纳入其中;二是丰富考试项目,完善考试标准,把足球、排球项目纳入考试的选考内容,并不断修订考试标准;三是引入智能化的测试仪器,提高考试的公平性;四是把体育考试的管理权委托给考试管理部门,改变了“管办不分”的状态。
与北京市一样,近年来,为了加大对平时体育锻炼的考核,不少地方都将日常考核计入总分。目前,各地体育成绩占到了中考总分的30分至70分,如北京、河南等;少部分地区实行高分制,有的甚至达到了100分,如黑龙江省大庆市。
在中考体育改革中,对于如何运用好过程性评价推动学生平时的体育锻炼,各方看法莫衷一是。教育部曾多次发文要求采取“过程性评价+现场测试”的方式,但在2015年,教育部委托专业机构对全国19个省的99个城市的体育中考方案进行比对分析发现,采用“现场测试”的城市占到总数的64.6%。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表示,在目前我国诚信体系尚不完善的情况下,过程性评价如何真正落到实处,值得各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