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首页 | 考试用书 | 培训课程 | 模拟考场  
  当前位置: 中华考试网 >> 中考 >> 中考化学 >> 化学模拟题 >> 贵州化学模拟题 >> 文章内容
  

2016年贵州中考考前模拟试题5_第2页

来源:中华考试网收藏本页   【 】  [ 2015年10月21日 ]

  10.(2分)(2014•牡丹江)某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辨析以下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 喝汽水后打嗝,压强减小气体的溶解度变小

  B. 废弃电池埋到土壤中,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C. 将适量的硝酸铵固体溶于水,会使溶液的温度显著升高

  D. 被雨水淋湿的自行车,须先用干布擦净后才能用带油的布擦

  考点: 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常见污染物的来源、危害及治理.

  专题: 化学与环境保护;溶液、浊液与溶解度;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 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废弃电池中含有的物质对土壤具有污染;硝酸铵溶于水会吸收热量;根据防锈的措施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解:A、喝汽水后打嗝,温度升高气体的溶解度变小,错误;

  B、废弃电池埋到土壤中,含有的有害物质会污染突然,不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错误;

  C、将适量的硝酸铵固体溶于水,硝酸铵溶于水会吸收热量而导致温度降低,错误;

  D、被雨水淋湿的自行车,须先用干布擦净后才能用带油的布擦,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 查了化学与环境的知识以及常见物质溶于水时的能量变化,完成此题 ,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1.(2分)(2014•牡丹江)经研究发现NH3燃烧的产物没有污染,且释放大量能量,有一定的应用前景,NH3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3O2 6H2O+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生成物中的另一种物质为N2

  B. NH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C. 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D. 该反应的微观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又结合成新的分子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化学反应的实质;反应类型的判定.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4NH3+3O2 2(  )+6H2O可知:反应物中有4个氮原子、12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生成物中有12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只少4个氮原子,所以另一种生成物是氮气;

  本反应是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

  NH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又结合成新的分子.

  解答: 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物中有4个氮原子、12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生成物中有12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只少4个氮原子,所以另一种生成物是氮气,故括号内物质的化学式为N2,正确;

  B、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NH3中H的化合价为+1价,故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故B错误;

  C、本反应是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正确;

  D、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又结合成新的分子,故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质量守恒定律和反应的类型,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2.(2分)(2014•牡丹江)下列生产生活中所体现的化学反应原理正确的是(  )

  A. 用赤铁矿和一氧化碳炼铁:CO+Fe2O3 Fe+CO2

  B. 用盐酸除铁锈:Fe2O3+6HCl═2FeCl2+3H2O

  C. 用酒精做燃料:C2H5OH+3O2 2CO2+3H2O

  D. 用氢氧化镁治疗胃酸过多症:H2SO4+Mg(OH)2═MgSO4+2H2O

  考点: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A、根据铁在置换反应中显示+2价进行分析;

  B、根据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进行分析;

  C、根据方程式的书写原则进行分析;

  D、根据复分解反应的原理进行分析

  解答: 解:A、铁在置换反应中显示+2价而不显示+3价,故A错误;

  B、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生成+3价铁,故错误;

  C、该方程式应用原理正确,化学式符号客观规律,满足质量守恒定律,故正确;

  D、用氢氧化镁治疗胃酸过多症,指的是盐酸,故错误;

  故选C

  点评: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然后再根据方程式的书写规则进行判断.

  13.(2分)(2014•牡丹江)下列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中,不合理的是(  )

  A.

  此图中黑色粉末变成红色,说明木炭具有可燃性

  B.

  此图中附着在烧杯内壁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产生二氧化碳

  C.

  此图中铝表面有划出的痕迹,说明硬铝比铝的硬度大

  D.

  此图中气球变大,说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考点: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蜡烛燃烧实验;合金与合金的性质;碱的化学性质;碳的化学性质.

  专题: 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分析: A、根据木炭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证明木炭具有还原性进行解答;

  B、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进行解答;

  C、根据合金的硬度大进行解答;

  D、根据图中气球变大,说明二氧化碳气体被吸收进行解答.

  解答: 解:A、黑色粉末变成红色是由于木炭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证明木炭具有还原性,而不是可燃性,故A错误;

  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附着在烧杯内壁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产生二氧化碳,故B正确;

  C、铝表面有划出的痕迹,说明硬铝比铝的硬度大,故C正确;

  D、图中气球变大,说明二氧化碳气体被吸收,从而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所涉及物质的性质,再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判断能否达到实验目的.

  14.(2分)(2014•牡丹江)下列关于金属的叙述与金属活动性顺序无关的是(  )

  A. 不用铁制容器配制波尔多液(含有硫酸铜)

  B. 真金不怕火炼

  C. 用稀硫酸识别黄铜(铜锌合金)假冒的黄金指环

  D. 铝制品比铁制品更耐腐蚀

  考点: 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专题: 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 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分析判断,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越强,同一条件下与其他物质的反应越剧烈;且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化合物溶液中置换出来.铝与氧气反应生成的氧化铝是致密的,能阻止反应的进一步进行.

  解答: 解:A、不用铁制容器配制波尔多液,由于铁比铜活泼,铁与硫酸铜反应,与金属活动性顺序有关.故A不符合题意;

  B、由于金的化学性质很稳定,即使在高温条件下,也不与氧气反应,所以,真金不怕火炼,与金属活动性顺序有关.故B不符合题意;

  C、由于黄铜中含有锌,锌能与硫酸反应放出氢气,所以,用稀硫酸识别黄铜(铜锌合金)假冒的黄金指环,与金属活动性顺序有关.故C不符合题意;

  D、由于铝与氧气反应生成的氧化铝是致密的,能阻止反应的进一步进行,所以,铝制品比铁制品更耐腐蚀,与金属活动性顺序无关.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金属活动性表的应用,比较金属活动强弱的方法有:可以通过金属与氧气、金属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以及金属能否与另一金属的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来判断.

  15.(2分)(2014•牡丹江)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氮气(氧气) 经过灼热的铜网

  B 氯化钾(二氧化锰) 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C 生石灰(碳酸钙) 高温煅烧

  D 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 加适量的氯化钙溶液,过滤

  A. A B. B C. C D. D

  考点: 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盐的化学性质.

  专题: 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

  分析: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 解:A、氧气通过灼热的铜网时可与铜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铜,而氮气不与铜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氯化钾易溶于水,二氧化锰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碳酸钙高温煅烧生成生石灰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碳酸钠能与适量的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AC.

  点评: 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我要提问】【本文纠错】【告诉好友】【打印此文】【返回顶部
将中华自考网添加到收藏夹 | 每次上网自动访问中华自考网 | 复制本页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 | 申请链接 TOP
关于本站  网站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站内导航
Copyright © 2006-2019 中华考试网(Exam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