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昔日郦道元笔下美丽的三峡,如今更因三峡工程闻名于世,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请你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写一段导游词,向游客介绍三峡的风景特点和时代变化。
导游词:
(二)比较阅读甲、乙两篇短文,回答问题。
【甲】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与:____________________
(2)月色入户 户:v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13.根据语段填空。
(1)甲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色增添动感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中写景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2)甲、乙两文都描写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绘了“____________________之美”,乙文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之美”。从表达方式看,两文都有紧扣景物特征的____________________,也都有堪称点睛之笔的____________________。从思想感情看,两文都表达了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但作者的心绪并不同。《记承天寺夜游》中的苏轼是受到贬谪的“____________________”人(填摘自文中的一个字),文中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语句中;《答谢中书书》中的陶弘景则堪称隐居的“____________________ ”人(填摘自文中的一个字),文中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 的思想感情。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卷冰雪文序
张 岱
①鱼肉之物,见风日则易腐,入冰雪则不败,则冰雪之能寿物也。今年冰雪多,来年谷麦必茂,则冰雪之能生物也。盖人生无不藉此冰雪之气以生,而冰雪之气必待冰雪而有,则四时有几冰雪哉?
②若①吾所谓冰雪则异是。凡人遇旦昼则风日,而夜气则冰雪也;遇烦躁则风日,而清净则冰雪也;遇市朝则风日,而山林则冰雪也。冰雪之在人如鱼之于水龙之于石日夜沐浴其中特②鱼与龙不之觉耳。
③故知世间山川、云物、水火、草木、色声、香味,莫不有冰雪之气。其所以恣③人挹④取受用之不尽者,莫深于诗文。盖诗文只此数字,出高人之手,遂现空灵;一落凡夫俗子,便成臭腐。此期间真有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特恨遇之者不能解,解之者不能说。即使其能解能说矣,与彼不知者说,彼仍不解,说亦奚⑤为?故曰:诗文一道,作之者固难,识之者尤不易也。
【注释】①若:像。②特:只不过。③恣:放纵,任凭。④挹(yì):舀。⑤奚(xī):什么。
14.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藉: (2)异:
(3)遂: (4)固:
15.请用“/”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
冰雪之在人如鱼之于水龙之于石日夜沐浴其中特鱼与龙不之觉耳。
16.翻译文中画浪纹线的语句。
特恨遇之者不能解,解之者不能说。
17.请用第①段中的两个关键词回答:“冰雪之气”对世间万物有哪两大好处?
18.所谓“冰雪之气”,亦即冰雪之特点。请你根据本文内容的提示,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用至少四个双音节词概括一下“冰雪”的特点。
19.张岱的文风任情适性,文笔流丽清新,为人慷慨亮节,性格孤高傲物。文中哪句话最能反映他曲高和寡、知音难觅的心情?
三、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春天的新绿、故乡的圆月;“采菊东篱下”的悠闲,“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洒脱;陌路上的相视一笑,危难时的义无反顾……在生活中,美随处可见,需要我们去发现,去体验,去感悟。最美,是美的升华。它令人刻骨铭心、灵魂震撼,令人心驰神往。
你一定有心中的“最美”,关于“最美”,你一定也有感悟,请自拟一个包含“最美”这个词语的标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体自选,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