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
资讯
当前位置:中华考试网 >> 执业医师 >> 基础医学理论 >> 病理生理 >> 文章内容

2017年基础医学理论《病理生理学》考点:第六章休克

中华考试网   2017-02-13   【

  第六章 休克

  休克:多病因、多发病环节、有多种体液因子参与,以机体循环系统,尤其是微循环功能紊乱(或有效循环血量下降)、组织细胞灌流不足为主要特征,并可能导致器官功能障碍甚至衰竭等 严重后果的复杂的全身调节紊乱性病理过程。主要体现为有效循环血量减少。

  有效循环血量:是指单位时间通过心血管系统进行循环的血量,但不包括贮存于肝、脾和淋巴血窦中或停滞在毛细血管中的血量。 其依赖于:①充足的血量;②有效的心排出量;③良好的周围血管张力

  一、 病因: 失血与失液, 烧伤, 创伤, 感染, 过敏, 神经刺激, 心脏和大血管病变.

  二、 分类: (一)按病因分类

  (二)按休克的始动发病学环节分类:

  1.低血容量性休克(hypovolumic shock:血容量减少,常见于失血,失液,烧伤。三低一高:中心静脉压,心排出量,动脉血压降低,总外周阻力增高。

  2.心源性休克(cardiogenic shock):心脏泵血功能衰竭,心输出量急剧减少,有效循环血量下降。有心肌源性: 心梗,心肌病等。非心肌源性: 急性心脏压塞 心脏射血受阻

  3.分布异常性休克(maldistributive shock):血管床容积增大, 炎症或过敏引起的内脏小血管扩张,血液淤滞,有效循环血量减少。

  (三)按血液动力学特点分类

  1.高排-低阻型休克:心输出量增高,总外周阻力降低,血压稍降低,脉压差增大,皮肤血管扩张,皮温高,又称暖休克

  2.低排-高阻型休克:心输出量降低,总外周阻力增高,血压稍降低,脉压差增大,皮肤血管扩张,皮温低,又称冷休克

  3.低排-低阻型休克:心输出量降低,总外周阻力降低,血压降低

  休克的发展过程

  一、 代偿期,称缺血缺氧期。组织灌流状态:少灌少流,灌少于流;组织缺血、缺氧。

  微循环改变的代偿意义:

  1.血液重新分布:皮肤、腹腔内脏和肾脏收缩明显,脑血管变化不明显,保证心,脑等主要生命器官的血液供应

  2.“自身输血”:肌性小静脉收缩,增加回心血量,利于维持动脉血压

  3.“自身输液”:毛细血管前阻力大于后阻力,流体静压下降,组织液回流入血管。

  二、 进展期,称淤血缺氧期,组织灌流状态:灌多于流,血液淤滞;组织细胞淤血性缺氧。

  微循环改变的机制:

  1.酸中毒:缺氧使CO2和乳酸堆积,引起的酸中毒使血管平滑肌对CAs反应性降低

  2.局部舒血管代谢产物增多

  3. 血液流变学改变

  4.内毒素等的作用

  微循环改变的后果:

  1 .由于毛细血管血流淤滞,流体静压升高,以及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血浆外渗,血液浓缩,导致“自身输液”、“自身输血”作用停止

  2. 微循环血管大量开放——血液滞留,回心血量减少——心输出量、血压下降,交感兴奋——组织灌流进一步减少——缺血、缺氧、酸中毒,形成恶性循环。此外毛细血管流体静压↑,毛细血管通透性↑——血浆外渗,血液浓缩——红细胞聚集,微循环淤滞,加重恶性循环。

  临床表现:

  血压进行性下降,脑灌流不足—— 转向昏迷,心灌流不足—— 心搏无力,皮肤血管灌流减少——发凉,发绀,肾血流持续不足——少尿或无尿

  三、 难治期:微循环衰竭期组织灌流状态:不灌不流,血液高凝,组织细胞无血供

  微循环的改变:

  1. 微血管反应性显著下降: 微血管平滑肌麻痹,对血管活性药物反应性消失

  2. DIC的发生: 纤维蛋白原浓度增加,血细胞聚集,血液粘滞度高——血液高凝,血液流速减慢——酸中毒严重——诱发DIC

  临床表现:

  1.循环衰竭:血压进行性下降,脉搏细速,CVP降低,静脉塌陷

  2.毛细血管无复流现象(no-reflow): 白细胞粘着和嵌塞,毛细血管内皮肿胀,DIC

  3. 重要器官功能障碍或衰竭

  休克难治的机制: 并发DIC导致微循环和全身循环衰竭,器官栓塞梗死,并引起no-reflow现象;肠粘膜屏障破坏引发SIRS和CARS

  休克的发病机制

  一、 神经-体液机制:感染与非感染性因子侵袭机体,刺激产生多种体液因子

  体液因子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血管活性胺:

  1. 儿茶酚胺: 包括: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

  2. 组胺

  3. 5-羟色胺: 来源于VEC,肥大细胞.

  功能:收缩微静脉,增强毛细血管通透性,加重DIC

  (二)调节肽:

  1. 内皮素ET: 强大的缩血管及正性心肌肌力作用,心脏毒性作用,具有一定的代偿作用.

  2. 血管紧张素AngII: 肾灌注压下降,激活肾素分泌.NE激活肾小球旁器的β1受体.近曲小管重吸收增多,远曲小管Na+负荷减少,激活肾素分泌.

  3. 血管升压素: 抗利尿激素(ADH),有效循环血量降低和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释放ADH,具有抗利尿和缩血管的作用

  4. 心房钠尿肽ANP: 具有利钠、利尿作用,休克时ANP水平升高,以局部作用为主,与RAAS,ADH相互制约。

  5. 血管活性肠肽(VIP): 休克早期小肠缺血,产生大量VIP改善小肠血供;休克晚期参与低血压的形成。

  6.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 强大的血管舒张剂,调节肠道血流。

  7. 激肽(kinin): 缓激肽是重要的炎症介质,扩张小血管,增高血管通透性。

  8. 内源性阿片肽: β-内啡肽等。降压,心脏负性变时变力作用。

  (三)炎症介质

  二、组织-细胞机制:

  致休克因素作用于机体,可直接或间接作用于组织、细胞,引起某些细胞的代谢和功能障碍,甚至结构破坏. 细胞损伤是器官功能障碍的基础.

  (一) 细胞损伤

  1. 细胞膜:膜离子泵功能障碍,细胞内水肿,膜电位下降。

  2. 线粒体:ATP合成减少,细胞能量生成不足,能量物质减少,致使细胞死亡。

  3. 溶酶体:溶酶体肿胀,空泡并释放溶酶体酶,引起细胞自溶,激活激肽释放,促进MDF的生成

  (二) 细胞代谢障碍

  1.物质代谢的变化:休克时微循环严重障碍,组织低灌流,细胞缺氧。糖酵解↑——过性高血糖和糖尿,脂肪分解↑——血中游离脂肪酸和酮体↑,蛋白质分解↑ ,合成↓——尿氮排泄↑,负氮平衡

  2.能量不足、钠泵失灵:细胞水肿,高钾血症

12
纠错评论责编:hanbing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examw.cn

  • 2017年环球网校临床/临床助理医师考试辅导全科课程报名
    ¥780.00
  • 233网校2016年临床医师临床助理医师培训医学实践技能精讲班
    ¥300.00
  • 233网校2016年临床医师临床助理医师培训VIP通关班
    ¥800.00
  • 233网校2016年临床医师临床助理医师培训套餐班招生[送内部资料]
    ¥480.00
  • 233网校2016年临床医师培训单科精讲班招生
    ¥90.00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