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营养和营养障碍疾病
一、A1
1、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与佝偻病发病机理的不同点在于
A、钙吸收代谢障碍
B、磷吸收代谢障碍
C、甲状旁腺功能不足
D、维生素缺乏
E、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
2、佝偻病恢复期长骨X线片改善的特点是
A、骨临时钙化带重新出现
B、临时钙化带消失
C、干骺端增宽
D、骨质稀疏,密度减低
E、干骺端呈毛刷状
3、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常见并发的维生素缺乏是
A、维生素A
B、维生素B1
C、维生素C
D、维生素D
E、维生素E
4、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的治疗步骤应该是
A、补钙-止惊-维生素D
B、止惊-补钙-维生素D
C、维生素D-止惊-补钙
D、补钙-维生素D-止惊
E、维生素D-补钙-止惊
5、患儿,7月。近日经常夜惊多汗,且抽搐2次,抽后意识清,吃奶好,医生诊断为: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本病以下哪项不具备
A、喉痉挛
B、手足抽搐
C、陶瑟征阳性
D、面神经征阳性
E、婴儿期呈婴儿痉挛性发作
6、10月患儿,已在当地医院诊断为佝偻病活动期,给予治疗,效果不好。为进一步判定诊断是否正确,不需要做下列哪些检查
A、腕部X线摄片
B、测血清钙、磷
C、血常规
D、体格检查
E、骨密度
7、女婴,1岁。体重7kg,生后母乳喂养,8月始添加辅食,因不能站立而就诊,查体:精神好,面稍苍白,消瘦,腹部皮下脂肪厚度为0.3cm,肌肉松弛,可能的诊断为
A、正常儿
B、Ⅲ度营养不良
C、Ⅱ度营养不良
D、Ⅰ度营养不良
E、佝偻病
|
Ⅰ(轻)度 |
Ⅱ(中)度 |
Ⅲ(重)度 |
体重低于正常均值 |
15%~25% |
25%~40% |
40%以上 |
腹部皮褶厚度 |
0.8~0.4cm |
0.4cm以下 |
消失 |
肌张力 |
基本正常 |
减低、肌肉松弛 |
低下、肌肉萎缩 |
精神状态 |
基本正常 |
不稳定、易疲乏烦躁不安 |
精神萎靡、反应低下抑制与烦躁交替 |
8、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的隐匿型体征是
A、喉痉挛
B、Kernig(克氏)征阳性
C、Brudzinski征阳性
D、Trousseau(陶瑟)征阳性
E、Barbinski(巴氏)征阳性
9、治疗佝偻病活动早期给予维生素D口服法给药时间
A、半月后改预防量
B、1月后改预防量
C、2月后改预防量
D、3月后改预防量
E、4月后改预防量
10、维生素D缺乏病可靠的早期诊断指标是
A、血钙降低
B、血磷降低
C、血镁降低
D、血1,25-(OH)2-D3降低
E、血碱性磷酸酶增高
11、营养不良皮下脂肪最后消失的部位是
A、胸部
B、背部
C、腹部
D、面颊部
E、腰部
12、牛奶制品中,不宜作为婴儿主食的是
A、全脂奶粉
B、蒸发乳
C、酸奶
D、甜炼乳
E、配方奶粉
13、母乳喂养优于牛乳在于
A、含蛋白质总骨高
B、含饱和脂肪酸的脂肪较多
C、含铁量多
D、含乳糖量多
E、含钙、磷高
14、重症营养不良体液改变倾向于
A、总液体量相对增多,细胞外液呈低渗性
B、总液体量相对减少,细胞外液多呈高渗性、
C、总液量不变,细胞外液多呈等掺性
D、总液量相对增多,细胞外液多呈等渗性
E、总液量相对减少,细胞外液多呈低渗性
15、婴幼儿按供热能计算,三种产能营养素蛋白质、脂肪和糖类之间正确的比例是
A、蛋白质占20%,脂肪占30%,糖类占50%
B、蛋白质占25%,脂肪占30%,糖类占45%
C、蛋白质占20%,脂肪占35%,糖类占45%
D、蛋白质占25%,脂肪占35%,糖类占40%
E、蛋白质占15%,脂肪占35%,糖类占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