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与关节感染
1.急性骨髓炎转为慢性骨髓炎的主要原因是
A 机体抵抗力低
B 细菌毒力过于强大
C 治疗不及时和不恰当
D 局部血运不好
E 肢体活动过早
2.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最常见的致病菌是
A 白色葡萄球菌
B 霉菌
C 金黄色葡萄球菌
D 大肠杆菌
E 肺炎双球菌
3.慢性骨髓炎迁延不愈,反复发作的最主要原因是
A 窦道的形成
B 死骨的残留
C 瘢痕组织增生
D 机体抵抗力低
E 细菌毒力太强
4.形成急性血源性骨髓炎大块死骨的原因主要是
A 骨膜血管断裂
B 骨的滋养血管栓塞
C 脓肿直接破坏骨组织
D 病理骨折
E 身体抵抗力差
5.儿童化脓性骨髓炎的脓肿不易进入关节腔的原因,是
A 儿童的关节对化脓性炎症的抵抗力强
B 关节囊对关节腔具有保护作用
C 脓肿容易局限和吸收
D 脓肿容易向软组织溃破
E 干骺端的骺板起屏障作用
6.儿童期急性骨髓炎脓肿穿破干骺端骨皮质后,可直接进入关节的部位是 P1076
A 胫骨上端
B 胫骨下端
C 股骨上端
D 股骨下端
E 肱骨上端
7.小儿股骨上端急性骨髓炎并发化脓性髋关节炎的主要途径,是
A 血行感染
B 脓肿穿破骺板进入关节
C 脓肿穿破干骺端骨皮质进入关节
D 骨膜下脓肿破入关节
E 软组织脓肿破入关节
8.急性骨髓炎,在骨膜下或骨髓内抽得脓液后,最关键的治疗措施是
A 多次抽脓并注入抗生素
B 进行脓液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据结果调整用药
C 联合使用大量抗生素
D 局部引流
E 局部固定防止病理性骨折
9.慢性化脓性骨髓炎,如大部分病灶已愈合,只有小块死骨存在,死骨不大的,应采取哪种治疗方法
A 单纯窦道刮除术
B 单纯死骨摘除术
C 切开引流术
D 大量抗生素应用
E 死骨摘除窦道刮除碟形手术
10.慢性骨髓炎死骨摘除术指征,是
A 有死骨、死腔骨包壳薄弱
B 发热,局部红肿,有死骨、死腔
C 开放性骨折感染,骨折尚未愈合,有大块死骨
D 骨包壳充分形成,有死骨、死腔
E 死骨分界不清,有死腔与窦道
11.急性化脓性骨髓炎行局部引流的原则,是 P1078
A 应尽量避免切开以免形成窦道
B 应待X线片显示骨质破坏时进行
C 临床诊断———经明确抗生素治疗数日无效即行引流手术 越早越彻底越好。
D 在软组织内可触及脓肿时方施行
E 待全身中毒症状改善后再施行
12.早期诊断化脓性关节炎,最有确诊价值的检查是
A X线照片
B 血沉
C 血培养
D 血细胞计数及分类
E 关节穿刺及关节液检查
13.化脓性关节炎与关节结核的关节液区别点,在于
A 粘稠度
B 臭味
C 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所占比例
D 积液量的多少
E 红细胞量的多少
14.化脓性关节炎经穿刺及关节内注入抗生素治疗后,未能控制症状时,应当
A 调整抗生素种类
B 调整并加大抗生素全身用量
C 增加关节穿刺次数
D 增加关节内抗生素用量
E 切开引流
15.化脓性关节炎后期关节已有破坏与增生,强直已不可避免时,最恰当的治疗方法是
A 避免负重
B 加强活动
C 固定于功能位
D 行关节融合术
E 物理疗法
16.化脓性关节炎与关节结核的鉴别,下列哪项无价值
A 是否有高热等急性全身表现
B 局部是否有红肿、疼痛与皮温明显增高
C 血和关节液的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多的程度
D 浮髌试验阳性
E 关节液是否培养出革兰氏阳性球菌
17.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早期局部穿刺的正确方法是
A 一次穿入骨髓腔
B 一次穿入骨膜下
C 逐层穿刺
D 不可穿入骨髓内
E 仅刺入软组织即可
18.骨关节结核最常见的发生部位,是
A 全身滑膜面积最大的膝关节
B 脊柱椎体
C 活动最多的髋关节
D 负重最大的踝关节
E 肌肉最不发达的腕关节
19.临床诊断脊柱结核,下列哪项指标最有价值 P1087
A 局部疼痛肿胀
B X线摄片
C 穿刺液作结核菌培养 不是必须。
D 消瘦、贫血、盗汗及食欲不振
E 结核菌素试验
20.X线片上成人的椎体结核和椎体肿瘤的主要鉴别点,是
A 椎体的破坏程度
B 是否有死骨形成
C 椎旁软组织阴影
D 椎间隙是否狭窄或消失
E 椎体骨质疏松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