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十六单元 盆腔淤血综合征
一、盆腔淤血综合征病因和发病机理
1.病因病理
(1)解剖学因素 女性盆腔循环的特点主要是静脉数量增多和构造薄弱。
(2)体质因素 有些患者因体质因素,其血管壁组织显著薄弱,弹力纤维少,弹性著,容易形成静脉淤血。
(3)力学因素 因早婚早育者,或房事不节、孕产频繁,都易产生盆腔静脉淤血;长期站立或久坐体位及习惯仰卧睡眠者等。
(4)输卵管结扎术。
(5)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6)其他因素 如子宫肌瘤、慢性盆腔炎、中重度宫颈糜烂、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均引起盆腔静脉淤血而形成本病。
2.中医病因病机 本病因气滞血瘀,或寒湿凝滞,,或气虚血瘀及肝肾亏损,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冲任瘀阻,脉络不通。
二、临床表现及鉴别诊断
1.临床表现
(1)盆腔不适,下腹部坠胀痛。
(2)低位腰痛 其疼痛位置相当于腰骶部,常与下腹疼痛同时出现,经前期久站、劳累、性交后加重。
(3)性感不快 多为深部性交痛,同时次日下腹疼痛、腰痛、白带增多等症状加重。
(4)月经改变 月经量多,周期延长。
(5)痛经 特点是月经前数日即出现下腹疼痛,经前1天或经行第1天最甚。
(6)白带过多 为白色透明的黏液或水样分泌物。
(7)乳房疼痛及肿胀月经来潮前或经期出现。
(8)外阴、阴道肿胀、坠痛。
(9)膀胱和尿道症状尿频,尿痛或血尿,但尿常规正常。
(10)极度疲劳。
(11)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12)妇科检查 宫颈糜烂、肥大,呈蓝紫色,子宫后位,触动宫颈及后穹隆或把子宫复位时即发生盆腔、腰骶部剧痛,附件区增厚,压痛明显,有饱满感,但没有炎性条索状增厚组织。
2.鉴别诊断 需与子宫内膜异位症、慢性盆腔炎、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严重的子宫后屈后倾、腰部纤维组织化等相鉴别。
三、中西医治疗方法
(一)西医治疗
1.药物疗法 镇痛剂、乙酰水杨酸、甲氯灭酸等。
2.手术治疗 适用于症状严重,保守治疗无效者。
(二)中医治疗
1.气滞血瘀 小腹胀痛、拒按,经前加剧,性交疼痛,月经量少,色紫暗有块,涩滞不畅。舌暗有瘀斑, 苔薄白,脉弦涩。
治法 理气活血,化瘀止痛。
方药 膈下逐瘀汤。
2.寒湿凝滞 小腹冷痛,得热则减,按之痛甚,经行加剧,经期延后,量少,色暗有血块,畏寒肢冷 。苔白,脉沉紧。
治法 散寒除湿,理气止痛。
方药 少腹逐瘀汤。
3.气虚血瘀 小腹隐隐作痛 ,阴道、肛门坠痛不已,性交或行经前加剧,月经量少,夹有血块,神疲乏力 。舌体胖大,边有瘀点, 苔薄白,脉细涩。
治法 益气养血,活血化瘀。
方药 加减苁蓉菟丝子丸。
4.肝肾亏损 小腹绵绵作痛,性欲减退,月经不调,量时多时少,腰骶疼痛,五心烦热,头 晕耳鸣。舌红,少苔,脉细弱。
治法 补益肝肾,调经止痛。
方药 调肝汤。
中医治疗:
气滞血瘀:理气活血,化瘀止痛-膈下逐瘀汤
寒湿凝滞:散寒除湿,理气止痛-少腹逐瘀汤
气虚血瘀:益气养血,活血化瘀-加减苁蓉菟丝子丸
肝肾亏损:补益肝肾,调经止痛-调肝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