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腹泻病
腹泻病: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征。是我国婴幼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6个月-2岁婴幼儿发病率高,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
非感染因素:
⑴ 饮食因素:
喂养不当:食物质和量的变化(过早喂淀粉和脂肪食物);
过敏性腹泻:对牛奶或大豆过敏;
原发性或继发性双糖酶,主要是乳糖酶缺乏或活性降低。
⑵ 气候因素:
冷-肠蠕动增强;
热-消化液、胃酸分泌减少,或口渴饮奶过多引起消化功能紊乱。
腹泻的发病机制:
① 渗透性腹泻:肠腔内存在大量不能吸收的具有渗透活性的物质;病毒性肠炎;
② 分泌性腹泻:肠腔内电解质分泌过多;肠毒素性肠炎;
③ 渗出性腹泻:炎症所致的液体大量渗出;侵袭性肠炎;
④ “肠道功能异常”性腹泻:肠道运动功能异常。非感染性腹泻。
腹泻的临床表现:
临床分期:急性<2周;迁延性2周-2个月;慢性>2个月;
⑴ 轻型腹泻:常由饮食因素和肠道外感染所致;
腹泻次数增多,稀便或水样便,黄色或黄绿色,味酸,常见白色或黄白色奶瓣和泡沫;
无脱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及全身中毒症状,多在数日内痊愈。
⑵ 重型腹泻:多由肠道内感染引起;消化道症状+全身中毒症状+脱水及电解质紊乱
消化道症状:食欲低下,常有呕吐,严重者可吐咖啡色液体;腹泻频繁,大便每日10多次,多为黄色水样或蛋花样便,含少量粘液;
全身中毒症状:精神萎靡,烦躁不安,意识朦胧,甚至昏迷。
明显的脱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
轻-中度脱水--等渗脱水;重度脱水--低渗脱水;高渗脱水少见;
轻、中、重度脱水程度的鉴别:
观察指标 |
轻 |
中 |
重 |
精神状态 |
稍差不安 |
烦躁萎靡 |
淡漠昏睡 |
前囟眼窝 |
稍凹 |
明显凹 |
深凹 |
皮肤弹性 |
稍差 |
明显差 |
极差 |
口腔粘膜 |
稍干 |
干燥苍白 |
干燥发灰 |
泪(哭时) |
有 |
泪少 |
无泪 |
尿量 |
稍少 |
明显少 |
极少无尿 |
脉搏 |
正常 |
稍弱 |
细数 |
血压 |
正常 |
稍低 |
下降 |
心音 |
正常 |
略钝 |
低钝 |
四肢皮肤 |
温暖 |
稍凉 |
厥冷 |
体液丢失 |
50ml/kg |
50-100ml/kg |
100-150ml/kg |
代谢性酸中毒:
原因:a.腹泻丢失大量碱性肠液;
b.进食少,肠吸收不良,热能不足使机体得不到正常能量供应导致脂肪分解增加,产生大量酮体;
c.脱水时血容量减少,血液浓缩,血流缓慢,组织缺氧导致无氧酵解增多,乳酸堆积;
d.脱水使肾血流量减少,肾排酸能力下降,酸性代谢产物堆积。
患儿出现精神不振、口唇樱红、呼吸深大、呼出气凉有丙酮味等症状;
低钾血症、低钙血症和低镁血症。
轮状病毒肠炎(秋季腹泻):
① 秋、冬季婴幼儿腹泻最常见的病原;
② 多发生在6-24月的婴幼儿;
③ 起病急,常伴发热和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无明显感染中毒症状;
④ 病初1-2天常发生呕吐,随后出现腹泻;大便次数多、量多,水分多,黄色水样或蛋花样便带少量粘液,无腥臭味;
⑤ 常伴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
⑥ 可侵犯多个脏器,如心肌、脑;产生神经系统症状;
⑦ 自限性病程,一般3-8天,少数较长;
⑧ 大便常规偶有少量白细胞,感染后1-3天既有大量病毒自大便中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