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原虫感染性疾病
1、溶组织内阿米巴感染所致疾病统称阿米巴病。
2、按其病变部位及临床表现可分为:肠阿米巴病,肠外阿米巴病(阿米巴肺、脑、肝脓肿)
3、肠道阿米巴亦可侵犯领近组织,蔓延到宫颈、阴道和皮肤;肝脓肿可穿破累及腹腔、胸腔或心包等。
第一节 肠阿米巴病
【概述】
1、肠阿米巴病:溶组织内阿米巴所致的肠道感染,主要病变部位在近端结肠和盲肠。
2、典型表现:阿米巴痢疾;非典型表现:阿米巴肠炎、阿米巴瘤、阿米巴性阑尾炎、爆发性结肠炎等。
3、本病多复发,易转慢性。
【病原学】
1、2个种:致病型溶组织内阿米巴(侵袭性),共栖型迪斯帕内阿米巴(非侵袭性,无毒力)。
2、生活史:滋养体,包囊。
(一)滋养体
1、在人体的生活史中主要阶段。
2、在结肠腔内或组织内以二分裂增殖,也是阿米巴的寄生型。
3、囊前和囊后滋养体。
4、小滋养体和大滋养体(可吞噬红细胞)。
(二)包囊
感染型,由小滋养体形成,能其传播作用。
【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
主要传染源:粪便中持续排出包囊的人群,包括慢性病人、恢复期病人及无症状包囊携带者。
(二)传播途径
经口感染,水源污染,瓜果蔬菜,苍蝇、蟑螂,男同。
(三)易感人群
普遍易感。
(四)流行特征
热带、亚热带高发,与卫生状况和生活习惯有关。
【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
(一)发病机制
(二)病理解剖
1、病变主要在结肠,依次多见于盲肠、升结肠、直肠、乙状结肠、阑尾、回肠末端。
2、典型初期病变为细小、散在浅表糜烂,继而形成较多孤立而色泽较浅的小脓肿,破溃后形成边缘不整、口小底大的烧瓶样溃疡,基底为黏膜肌层、腔内充满棕黄色坏死物质,内含溶解细胞碎片、黏液和滋养体。
3、溃疡间黏膜正常,当继发细菌感染时黏膜广泛充血、水肿。
4、溃疡不断深入,累及肌层及浆膜层时可并发肠出血、穿孔。
5、慢性期病变,组织破坏与修复并存,肠壁肥厚或偶可呈瘢痕性狭窄、肠息肉、肉芽肿等。
【临床表现】
潜伏期一般3周。
(一)无症状型
包囊携带者
(二)急性阿米巴痢疾
1、轻型
2、普通型
(1)包括急性和慢性两种表现,全身症状轻,无发热,起病缓慢呈间歇性腹泻又称阿米巴痢疾。
(2)典型急性表现
①粘液血便,果酱样,每日10余次,便量中等,粪质较多,有腥臭,伴腹胀或轻中度腹痛。
②体征有盲肠与升结肠部位轻度压痛(右下腹)。
③间歇期大便稀糊或基本正常。
④大便镜检可发现滋养体。
(3)基本表现为结肠直肠炎,症状轻重与病变程度有关。如病变仅局限于盲肠、结肠,黏膜溃疡较轻时,仅有便次增多,偶有血便;溃疡明显时表现为典型阿米巴痢疾;若直肠受累明显,可有里急后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