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
资讯
当前位置:考试网 >> 执业医师 >> 中西医助理医师 >> 复习指导 >> 文章内容

2016中西医结合助理医师传染病学章节重点:第三章第三节

   2016-03-07 14:47:40   【

  第三节 细菌性痢疾

  【概述】

  1、痢疾样病变:志贺菌、侵袭性大肠杆菌、空肠弯曲菌等引起。本节主要指志贺菌属引起的肠道传染病。

  2、夏秋季流行,终年散发。

  3、主要临床表现: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和黏液脓血便,可伴有发热及全身毒血症状,严重者可有感染性休克和(或)中毒性脑病。

  4、本病急性期一般数日即愈,少数病人病程迁延不愈成为慢性或反复发作。

  【病原学】

  1、肠杆菌科志贺菌属,G-,无鞭毛、荚膜、芽胞的杆菌,无动力、兼性厌氧,在培养基上易生长。

  2、分4群:A群(痢疾志贺菌)、B群(福氏志贺菌)、C群(鲍氏志贺菌)、D群(宋内志贺菌)。

  3、内毒素:各型均产生,引起全身毒血症;外毒素(志贺毒素):有肠毒性、细胞毒性和神经毒性。

  4、对各种化学消毒剂均很敏感。D群抵抗力最强,A群最弱。

  【流行病学】

  1、传染源:菌痢病人及带菌者。

  2、传播途径:粪口途径。

  3、易感性:普遍易感,免疫力短暂而不稳定,无交叉免疫、有交叉抗药性。

  4、流行特征:夏秋季流行,终年散发,以儿童、中青年发病居多。

  【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

  (一)发病机制

  1、是否发病:细菌数量、致病力、机体抵抗力。

  2、致病力取决于对肠黏膜上皮细胞的吸附和侵袭力,极少发生菌血症或败血症。

  3、外毒素:引起肠黏膜细胞坏死,引起出血性肠炎、溶血尿毒综合征。

  4、内毒素:引起发热及度毒血症,引起急性循环衰竭、感染性休克、DIC、脏器功能衰竭等。

  (二)病理解剖

  1、以乙状结肠和直肠病变最为显著,严重者可累及整个结肠和回肠下段。

  2、急性菌痢肠黏膜基本病理变化:弥漫性纤维蛋白渗出性炎症。

  3、急性菌痢典型病变:急性卡他炎→假膜性炎→溃疡形成→愈合。局限于固有层,很少引起穿孔、出血。

  4、慢性菌痢:肠黏膜水肿、肠壁增厚,溃疡不断形成、修复致息肉样增生,甚至导致肠腔狭窄。

  【临床表现】

  (一)急性菌痢

  1、普通型(典型)

  2、轻型(非典型)

  3、重型

  4、中毒性菌痢:休克型(周围循环衰竭型)、脑型(呼吸衰竭型)、混合型。

  (二)慢性痢疾

  1、慢性迁延型

  2、急性发作型

  3、慢性隐匿型

  【实验室检查】

  (一)血象

  1、急性期血WBC总数轻至中度↑,多在(10~20)X109/L,中心粒细胞亦↑。

  2、慢性期可由贫血。

  (二)粪便检查

  1、外观多为粘液脓血便,无粪质。镜检有大量脓细胞或WBC、RBC,如有巨噬细胞更有助于诊断。

  2、细菌培养:抗菌药物应用前采集新鲜标本,取脓血部分及时、早期多次送检。

12
纠错评论责编:hanbing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examw.cn

  • 2016年环球网校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辅导单科基础强化班招生
    ¥50.00
  • 2016年环球网校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辅导班次报名
    ¥200.00
  • 2016年环球网校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辅导精品套餐报名
    ¥650.00
  • 2016年环球网校临床助理医师考试辅导单科基础强化班招生
    ¥50.00
  • 2016年环球网校临床助理医师考试辅导全科辅导班报名
    ¥200.00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