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
资讯
当前位置:考试网 >> 执业医师 >> 中西医助理医师 >> 复习指导 >> 文章内容

2016中西医结合助理医师传染病学章节重点:第三章第一节

   2016-03-05 16:15:56   【

  第三章 细菌感染性疾病

  第一节 伤寒与副伤寒

  一、伤寒

  伤寒:由伤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

  临床特征:持续发热、表情冷淡、相对缓脉、玫瑰疹、肝脾大、白细胞减少等。可出现肠出血、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

  病理特点:全身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增生性反应。

  【病原学】

  G-,普通培养基即可生长,在含胆汁的培养基中更易生长。

  O抗原(菌体抗原)和H抗原(鞭毛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非保护性IgM和IgG抗体。

  Vi抗原(表面抗原)效价低,有助于发现慢性带菌者。

  肥达反应:用已知伤寒沙门菌菌体O抗原与鞭毛H抗原,以及引起副伤寒的甲型伤寒沙门菌、肖氏沙

  门菌、希氏沙门菌H抗原的诊断菌液与受检血清做试管或微孔板定量凝集试验,测定受检血清中有无相应抗体及其效价的试验。效价逐次递增或恢复期效价比初次效价≥4倍者即有诊断意义。

  【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

  带菌者或患者为伤寒的唯一传染源:①潜伏期带菌者

  ②暂时带菌者

  ③慢性带菌者

  原先患胆道疾病的女性或老年患者容易变为慢性带菌者,少数可终身排菌,称为主要传染源。

  典型伤寒患者在病程2-4周排菌量最大,传染性强。

  (二)传播途径

  经粪口途径感染人体。

  水源污染是最重要的传播途径,常可引起暴发流行。

  食物污染是传播伤寒的主要途径。

  日常生活接触、虫媒可引起散发流行。

  (三)人群易感性

  ①普遍易感,病后可获得较稳固的免疫力;

  ②免疫力与血清O、H、Vi抗体的效价无关;

  ③伤寒和副伤寒之间没有交叉免疫;

  (四)流行特征

  可发生于任何季节,夏秋季多见;发病以学龄期儿童和青年多见。

  【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书P141

  胃酸pH<2 时伤寒杆菌很快被杀灭,伤寒杆菌摄入量>105时才能引起发病。

  伤寒细胞:吞噬伤寒杆菌、红细胞、淋巴细胞及细胞碎片的巨噬细胞。

  伤寒小结/伤寒肉芽肿:伤寒细胞聚集成团形成的小结节,具有病理诊断意义。

  肠道病变与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不成正比。

  【临床表现】

  潜伏期3-60天,常为7-14天。

123
纠错评论责编:hanbing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examw.cn

  • 2016年环球网校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辅导单科基础强化班招生
    ¥50.00
  • 2016年环球网校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辅导班次报名
    ¥200.00
  • 2016年环球网校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辅导精品套餐报名
    ¥650.00
  • 2016年环球网校临床助理医师考试辅导单科基础强化班招生
    ¥50.00
  • 2016年环球网校临床助理医师考试辅导全科辅导班报名
    ¥200.00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