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zheimer病
Alzheimer病 |
1.西医病因 |
★ |
2.中医病因病机 |
★★ | |
3.临床表现 |
★ | |
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
★ | |
5.诊断与鉴别诊断 |
★★ | |
6.西医治疗 |
★ | |
7.中医辨证论治 |
★★ |
西医病因
AIzheimer病的病因尚未明确,一般认为可能包括遗传和环境等因素。
1.遗传因素 分子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至少有4个基因与老年性痴呆有关。
2.环境因素 AD的主要危险因素有:①年龄:每增大10岁,患病率增加5%;②性别:老年性痴呆患者女性多于男性;③文化程度:文化越低发生老年性痴呆的危险性越高;④孤独:离异独居老人患病率高;⑤性格:性格内向型老人发病率高。
中医病因病机
本病病位在脑,与心肝脾肾功能失调有关。肾主髓,通于脑。肾亏则脑空,与肾关系尤为密切。其基本病机为髓减脑消,神机失调,以肾精亏虚为本,痰浊、瘀血内阻或肝火扰心为标,虚实夹杂。
临床表现
(一)病史与症状
AD起病隐匿,表现为逐渐进行性恶化的病程,主要症状如下:
1.记忆力障碍:呈隐匿起病,逐渐发生记忆障碍,以近记忆力受损为主,随后累及远记忆受损。
2.认知障碍:为AD特征性表现,表现为掌握新知识能力、社交能力下降,逐渐出现计算能力、定向能力和语言能力障碍。
3.人格改变:伴随思维、心境、行为等改变,出现抑郁或欣快感,注意力涣散,妄想、幻觉等。
4.失语:表现为自发言语时出现找词困难、理解力受损和失语性失写。
5.视空间功能障碍:如不能准确判断物品的位置,在熟悉的环境中迷路。
6.失认和失用:失认表现为不能从镜中辨认自己的面容;失用可表现为观念性失用、意想运动型失用、步行失用及失用性失写。
(二)体格检查
患者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坐立不安,无锥体束征和感觉障碍,视力、视野基本正常。
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一)脑脊液中生物学标志检查
脑脊液中的总Tau蛋白(t-Tau)、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可导致神经元纤维缠结,是其主要病理特点之一。
(二)脑电图
主要有广泛性慢波,无特异性改变。
(三)CT和MRI检查
可见侧脑室扩大和脑沟增加,以额颞叶明显。
(四)神经心理学检查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
目前尚缺乏特异性强的诊断指标,根据患者的病史、临床资料,结合量表及有关辅助检查可初步诊断,确诊有赖于病理诊断。依据美国NINCDS-ADRDA标准,很可能是AD的标准为:
1.临床检查确认痴呆,神经心理测试支持。
2.有2个或2个以上认识功能障碍。
3.进行性加重的记忆和其他智能障碍。
4.无意识障碍,可伴有精神和行为改变。
5.发病多在60岁以上。
6.排除其他导致进行性记忆和认识功能障碍的疾病。
(二)鉴别诊断
血管性痴呆 两者均存在认知功能障碍,以下几方面有助于鉴别:
(1)AD呈持续性、进行性智能减退,VD则呈阶梯性加重。
(2)AD以神经心理障碍为主,神经功能缺失轻;VD有明显的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和体征。
(3)影像学检查AD有脑萎缩,无局灶性病变;VD有局灶性病变。
(4)Hachinski评分AD<4分,VD>7分。
西医治疗
目前尚无特效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
(一)改善认识功能
主要用乙酰胆碱前体及其酶抑制剂来增加乙酰胆碱水平,疗效目前尚不肯定,如他克林。
(二)促代谢药物
能够促进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增加神经元代谢,起到增加神经信息传导、改善智能的治疗作用,如脑复康、脑复新。
(三)保护神经元
主要有:①抗氧化剂,如维生素E;②雌激素;③神经生长因子;④非甾体类抗炎药物。
(四)康复治疗
中医辨证论治
可参照本单元“血管性痴呆”。
心肝火旺证
证候:心烦躁动,言语颠倒,歌笑不休,甚至反喜污秽,或喜食炭灰等,大便秘结,口干咽燥,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清心平肝,醒神开窍。
方药:天麻钩藤饮合安宫牛黄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