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性痴呆
血管性痴呆 |
1.西医病因 |
★ |
2.中医病因病机 |
★★ | |
3.临床表现 |
★★ | |
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
★ | |
5.诊断与鉴别诊断 |
★★ | |
6.西医治疗 |
★ | |
7.中医辨证论治 |
★★★ |
西医病因
一般认为,卒中是血管性痴呆(VD)发生的直接原因。目前认为VD发生与卒中的部位、数目和大小相关,尤以部位明显;脑血流下降也是引起VD的重要因素。多发梗死性痴呆是VD的最常见类型,是在多次脑缺血基础上变化而来,年龄、文化层次、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心脏病、糖尿病等是其危险因素,目前认为VD也与基因有关。
中医病因病机
脑为元神之府,灵机出于此,故痴呆病位在脑,与心、肝、脾、肾功能失调有关。肾主髓,通于脑,肾亏则脑空,与肾关系尤为密切。其基本病机为髓减脑消,神机失调,以肾精亏虚为本,痰浊瘀血内阻为标,虚实夹杂。
临床表现
1.起病 多数起病突然,亲属一般能说出病人患病具体时间,病情加重常常与反复患脑血管病有关。
2.认知功能下降 多为局限性皮质性认知功能障碍,如失语、失用、失认和空间定位障碍,记忆力、计算力减退。
3.性格改变和情感障碍 患者主动性减少,可有表情淡漠、焦虑、穿错衣裤等。常呈阶段性进展。
4.行为障碍 生活懒散,不讲个人卫生等。
5.具有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体征 如偏瘫、偏盲、偏身感觉障碍,肌张力增高,锥体束征。
6.病史 患者多有缺血性脑血管病史,多发梗死性痴呆患者多有两次或两次以上的脑卒中病史。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要点
诊断分很可能为VD和可能为VD两种,确诊有赖于病理组织学检查。
1.临床很可能为VD
(1)痴呆符合DSM-I-R的诊断标准,主要表现为认识功能明显下降以及2个以上认识功能障碍,其严重程度已干扰日常生活,并经神经心理学测试证实。
(2)临床检查有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符合CT、MRI相应病灶,可有或无卒中史。
(3)痴呆与脑血管病密切相关,痴呆发生于卒中后3个月,并持续6个月以上;或认识功能障碍突然加重,或波动,或呈阶梯样逐渐发展。
2.支持VD诊断
(1)认知功能损害不均匀性。
(2)人格相对完善。
(3)病程波动,多次脑卒中史。
(4)可呈现步态障碍、假性球麻痹等体征。
(5)存在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二)鉴别诊断
Alzheimer病(AD) 两者均存在认识功能障碍,以下几方面有助于鉴别。
(1)AD呈持续性进行性智能减退,VD则呈阶梯性加重。
(2)AD以神经心理障碍为主,神经功能缺失轻,VD有明显的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和体征。
(3)影像学检查AD有脑萎缩,无局灶性病变,VD有局灶性病变。
(4)Hachinski评分AD<4分,VD>7分。
中医辨证论治
髓海不足证
证候:智力下降,神情呆滞,记忆力和计算力下降,懈怠思卧,齿枯发焦,腰酸腿软,头晕耳鸣,舌瘦质淡红,脉沉细弱。
治法:补精填髓养神。
方药:七福饮加减。
脾肾两虚证
证候:表情呆滞,行动迟缓,记忆力减退,失认失算,口齿不清,腰膝酸软,食少纳呆,少气懒言,流涎,舌淡体胖,苔白,脉沉弱。
治法:温补脾肾。
方药:还少丹加减。
肝肾阴虚证
证候:平素沉默寡言,呆钝愚痴,头晕目眩,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口干,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补益肝肾。
方药:知柏地黄丸加减。
痰浊阻窍证
证候:表情呆痴,智力减退,或哭笑无常,或默默不语,不思饮食,头晕重,脘腹胀满,口多痰涎,气短乏力,舌质淡,苔腻,脉滑或濡。
治法:健脾益气,豁痰开窍。
方药:洗心汤加减。
瘀血内阻证
证候:表情迟钝,言语不利,或思维异常,行为古怪,善忘,易惊恐,肌肤甲错,口干不欲饮,舌质暗或有瘀斑,脉细涩。
治法:活血化瘀,开窍醒神。
方药:通窍活血汤加减。
例题:
治疗血管性痴呆痰浊阻窍证,应首选 | |
|
『正确答案』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