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红斑狼疮
系统性红斑狼疮 |
1.西医病因、病理、发病机制 |
★ |
2.中医病因病机 |
★ | |
3.临床表现 |
★ | |
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
★ | |
5.诊断与鉴别诊断 |
★★ | |
6.西医治疗 |
★ | |
7.中医辨证论治 |
★★ | |
8.预防 |
★ |
中医病因病机
本病病位在经络、血脉,与心、脾、肾密切相关,可累及肝、肺、脑、皮肤、肌肉、关节等。其性质是本虚标实,心脾肾阳虚血虚为本,郁热、火旺、瘀滞、积饮为标。基本病机是素体虚弱,真阴不足,热毒内盛,痹阻脉络,内侵脏腑。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
普遍采用美国风湿病学会(ACR)1997年推荐的SLE分类标准。①颧部红斑;②盘状红斑;③光过敏;④口腔溃疡;⑤关节炎;⑥浆膜炎;⑦肾脏病变;⑧神经系统病变,癫痫发作或精神症状;⑨血液系统异常:溶血性贫血或血白细胞减少或淋巴细胞绝对值减少或血小板减少;上述11项中,符合4项或4项以上者,在除外感染、肿瘤和其他结缔组织病后,即可诊断为SLE。上述标准中,免疫学异常和高滴度抗核抗体更具有诊断意义。
中医辨证论治
气营热盛证
证候:高热,满面红赤,皮肤红斑,咽干,口渴喜冷饮,尿赤而少,关节疼痛,舌红绛,苔黄,脉滑数或洪数。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化斑。
方药:清瘟败毒饮加减。
阴虚内热证
证候:长期低热,手足心热,面色潮红而有暗紫斑片,口干咽痛,渴喜冷饮,目赤齿衄,关节肿痛,烦躁不寐,舌质红少苔或苔薄黄,脉细数。
治法:养阴清热。
方药:玉女煎合增液汤加减。
热郁积饮证
证候:胸闷胸痛,心悸怔忡,时有微热,咽干口渴,烦热不安,红斑皮疹,舌红苔厚腻,脉滑数,濡数,偶有结代。
治法:清热蠲饮。
方药:葶苈大枣泻肺汤合泻白散加减。
瘀热痹阻证
证候:手足瘀点累累,斑疹斑块暗红,两手白紫相继,两腿青斑如网,脱发,口糜,口疮,鼻衄,肌衄,关节肿痛疼痛,小便短赤,有蛋白尿、血尿,低热,烦躁多怒,苔薄舌红,舌光红刺或边有瘀斑,脉细弦或涩数。
治法:清热凉血,活血散瘀。
方药:犀角地黄汤加减。
脾肾两虚证
证候:神疲乏力,畏寒肢冷,时而午后烘热,口干,小便短少,两腿浮肿,进而腰股俱肿,腹大如鼓,舌胖、舌偏红或偏淡均有,苔薄白或薄腻,脉弦细或细弱。
治法:滋肾填精,健脾利水。
方药:济生肾气丸加减。
气血两亏证
证候:心悸怔忡,健忘失眠,多梦,面色不华,肢体麻木,舌质淡,苔薄白,脉细缓。
治法:益气养血。
方药:八珍汤加减。
脑虚瘀热证
证候:身灼热,肢厥,神昏谵语,或昏愦不语,或痰壅气粗,舌蹇,舌鲜绛,脉细数。
治法:清心开窍。
方药:清宫汤送服或鼻饲安宫牛黄丸或至宝丹。
瘀热伤肝证
证候:低热绵绵,口苦纳呆,两胁胀痛,月经提前,经血暗紫带块,烦躁易怒,或黄疸、肝脾肿大,皮肤红斑、瘀斑,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弦。
治法:疏肝清热,凉血活血。
方药:茵陈蒿汤合柴胡疏肝散加减。
第八单元 神经系统疾病
神经系统疾病 |
癫痫 | |
脑血管疾病 |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 ||
脑血栓形成 | ||
脑栓塞 | ||
腔隙性梗死 | ||
脑出血 | ||
蛛网膜下腔出血 |
| |
血管性痴呆 |
| |
Alzheimer病 |
| |
帕金森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