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霍乱
一、病原学
霍乱病原体为霍乱弧菌。
菌体一端有单根鞭毛和菌毛,无荚膜与芽胞。
霍乱弧菌进入小肠后,依靠鞭毛的运动,穿过粘膜表面的粘液层,可能藉菌毛作用粘附于肠壁上皮细胞上,在肠粘膜表面迅速繁殖。该菌不侵入肠上皮细胞和肠腺,也不侵入血流,仅在局部繁殖和产生霍乱肠毒素,此毒素作用于粘膜上皮细胞与肠腺使肠液过度分泌,裂解后也会产生内毒素。
二、流行病学
霍乱的主要传播途径:是通过污染的水、食物、日常生活接触及苍蝇的媒介作用等不同途径进行传播和蔓延,其中水的作用最突出。
三、病理生理
霍乱的剧烈吐泻引起大量水分及电解质丢失(电解质紊乱和低钾综合征、碱性物质丢失代酸)
四、临床表现
典型病人临床表现:病程可分三期。
(一)泻吐期 多数以剧烈腹泻开始继以呕吐。多无腹痛,无里急后重,大便每日数次至10数次或无法计数。大便初为稀便,后为水样便,有鱼腥味,镜检无脓细胞。无热或有低热。本期持续12小时。
(二)脱水虚脱期:脱水、休克、电解质紊乱。
(低钠引起腓肠肌痉挛,低钾引起全身肌肉张力减低,甚至麻痹、心律失常等。)
此期一般为数小时至23日。
(三)反应恢复期:脱水纠正后,大多数病人症状消失,尿量增加,体温回升,逐渐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