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
资讯
当前位置:考试网 >> 执业医师 >> 中西医执业医师 >> 复习指导 >> 文章内容

2016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传染病学》知识点:第三单元第一节

   2016-06-19 15:03:21   【

  第三单元 细菌感染

  第一节 伤 寒

  一、病原学

  伤寒杆菌

  二、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 病人与带菌者均是传染源。

  (二)传播途径 伤寒可通过污染的水或食物、日常生活接触、苍蝇与蟑螂等传递病原菌而传播。

  (三)人群易感性 本病普遍易感,病后免疫力持久,少有第二次发病者(约2%)。

  三、病理解剖特点

  伤寒的病理特点是全身性单核一吞噬细胞系统的增生性反应,回肠下段集合淋巴结与孤立淋巴滤泡的病变最具特征性。

  病程第l周,淋巴组织增生肿胀,第2周肿大的淋巴结发生坏死;第3周坏死组织脱落,形成溃疡(溃疡呈长椭圆形与肠的长轴平行)。若波及病灶血管可引起肠出血,若侵入肌层与浆膜层可导致肠穿孔。第4周后溃疡逐渐愈合,不留瘢痕。

  四、临床表现

  潜伏期一般1014 日。

  典型的临床经过可分为4期:

  (一)初期(侵袭期):病程的第l周。起病缓慢、发热、常伴全身不适、食欲减退、咽痛和咳嗽等(全身症状)。病情逐渐加重,体温呈阶梯样上升。可在57 天内达39~40℃。

  (二)极期 病程第2-3周,并发症多出现在本期。

  1.高热稽留热为主要热型,少数可呈弛张热或不规则热型,发热持续1014 日。

  2.消化道症状:明显食欲不振,腹部不适,腹胀,多有便秘,少数以腹泻为主,右下腹可有轻压痛。

  3.神经系统症状:与病情轻重密切相关是伤寒杆菌的毒索作用所致。病人表现精神恍惚、表情淡漠、呆滞、反应迟钝、听力减退。重者可出现谵妄、昏迷或出现脑膜刺激征(虚性脑膜炎)。这些表现随病情改善和体温下降而恢复。

  4.循环系统症状:常有相对缓脉或重脉如并发心肌炎则相对缓脉不明显。

  5.肝脾大

  6.皮疹:部分病人皮肤出现淡红色小斑丘疹(玫瑰疹),多见于病程7-13日,皮疹直径23mm,压之褪色,多在l0个以下,分批出现,多见于胸腹,亦可见于背部与四肢。多在2-4 日内消退。(发热后6天出现,发热后出疹天数:水猩花,麻斑伤)

  (三)缓解期:第3~4周。体温出现波动,并开始逐渐下降。食欲渐好,腹胀逐渐消失,脾脏开始回缩。

  (四)恢复期病程:第5周。体温恢复正常,食欲好转,通常在1个月左右完全康复。

  伤寒复发:

  伤寒于体温恢复正常后15~25天症状重现。(潜伏于胆囊、骨髓中的伤寒杆菌再次繁殖)。

  伤寒再燃:

  指病后第2、3周,当体温呈波动下降时,体温又上升,持续5~7天后热退。

  主要并发症包括:肠出血、肠穿孔、支气管炎或支气管肺炎、中毒性肝炎、中毒性心肌炎。

  1.肠出血为较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多见于病程第2周与第3周,轻重不一,从大便潜血阳性至大量血便。饮食不当,腹泻等常为诱因。

  2.肠穿孔最严重的并发症:多见于病程第2-3周,好发于末段回肠。

  3.支气管炎或支气管肺炎:通常是继发感染,极少由伤寒杆菌引起。

  4.中毒性肝炎:常见于病程l~3周。

  5.中毒性心肌炎:见于病程第2~3周,有严重毒血症病人。病人心率加快,第一心音低钝、早搏、血压下降等。心电图可有pR间期延长、T波改变与sT段下降、平坦等改变。

12
纠错评论责编:hanbing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examw.cn

  • 2016年环球网校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辅导单科基础强化班招生
    ¥50.00
  • 2016年环球网校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辅导班次报名
    ¥200.00
  • 2016年环球网校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辅导精品套餐报名
    ¥650.00
  • 2016年环球网校临床助理医师考试辅导单科基础强化班招生
    ¥50.00
  • 2016年环球网校临床助理医师考试辅导全科辅导班报名
    ¥200.00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