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流行性乙型脑炎
(一)病原学:乙型脑炎病毒,简称乙脑病毒。
其基本病理改变为:
1血管内皮细胞损害,可见脑膜与脑实质小血管扩张、充血、出血及血栓形成,血管周围套式细胞浸润;
2神经细胞变性坏死,液化溶解后形成大小不等的筛状软化灶;
3局部胶质细胞增生,形成胶质小结。
(二)流行病学
1.传染源 乙脑是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人或动物(家畜如猪、牛、羊、马等,禽类如鸭、鹅等)受感染后出现病毒血症,是本病的传染源。猪是主要传染源,其他家畜、家禽也可传播. 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不是主要传染源。
2.传播途径病通过蚊虫叮咬而传播,三带喙库蚊是主要传播媒介。
3.人群易感:人对乙脑病毒普遍易感,但感染后多数呈隐性感染,感染后可获得较持久的免疫力,故患病者多为10岁以下儿童,尤以26岁儿童发病率最高。
4流行特征:地区性、季节性流行(7、8、9三个月)、高度散发性(家庭成员中少有同时多人发病)
(三)临床表现 潜伏期一般为1~14日,典型的临床经过分为三期:
1.初期 病急,体温在l~2日内高达3940~C(发热),全身症状,可有颈部强直及抽搐,本期持续l一3日。
2极期 病程4一10日,初期症状加重,主要表现为脑实质受损症状。
表现为:
(1)高热:
(2)意识障碍:
(3)惊厥或抽搐:(高热、脑实质炎症及脑水肿所致)
(4)呼吸衰竭:主要为中枢性呼吸衰竭
(5)其他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多在病程l0日内出现,常有浅反射消失或减弱,深反射先亢进后消失,病理反射可呈阳性,并常出现脑膜刺激征及自主神经受累的症状和体征。
另外,乙脑因病变损害部位不同,其表现的神经症状亦不同。
3.恢复期:极期过后,体温逐渐下降,症状好转,般于2周左右可完全恢复。(重者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