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按五行属性分类,五化属土者是
A. 生 B. 长
C. 化 D. 收
E. 藏
答案:C
【解析】五化中生、长、化、收、藏分别对应五行的木、火、土、金、水。
2. 被称为“决渎之官”的是
A. 胆 B. 胃
C. 三焦 D. 小肠
E. 膀胱
答案:C
【解析】《素问·灵兰秘典论》说:“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这说明三焦有疏通水道,运行水液的作用,是水液升降出入的通路。体内的水液代谢是通过肺、脾、肾的协同作用完成的,但必须以三焦为通道,才能正常地升降出入。
3. 被称为先天之本的脏是
A. 肾 B. 脾
C. 心 D. 肝
E. 肺
答案:A
【解析】肾藏精,是人体全身阴阳的根本,为先天之本。
4. 大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
A. 受盛 B. 传化糟粕
C. 化物 D. 泌别清浊
E. 通行元气
答案:B
【解析】大肠的主要生理功能:传化糟粕。大肠接受经过小肠下传的食物残渣,再吸收其中多余的水液而形成粪便,经肛门排出体外。
5. 导致虚热证的病理变化是
A. 阳偏衰 B. 阴偏衰
C. 阳偏胜 D. 阴偏胜
E. 阳盛格阴
答案:B
【解析】产生热证的病机是阳盛或阴虚。前者是由于感受外来热邪或机体内部病变郁而化热所致;后者是由于内伤久病、阴液耗伤所成。前者为实热证;后者为虚热证。
6. 泻南补北法的理论基础是
A. 五行相生 B. 五行相克
C. 五行制化 D. 五行相乘
E. 五行相侮
答案:B
【解析】泻心火补肾水以治疗心肾不交病证的治法。因心主火,火属南方;肾主水,水属北方,故称为泻南补北法。
7. 恶心呕吐,呃逆嗳气频作,其病机是
A. 痰浊上壅 B. 肺气上逆
C. 肝气上逆 D. 胃气上逆
E. 奔豚气逆
答案:D
【解析】气滞证好发于肝、胃、肺,气逆亦好发于肝、胃、肺。肝气上逆则见头痛、眩晕、昏厥;胃气上逆则见呃逆嗳气、恶心、呕吐;肺气上逆则见咳喘气逆。
8. 肺主气的功能取决于
A. 司呼吸 B. 宗气的生成
C. 全身气机的调节 D. 朝百脉
E. 主治节
答案:A
【解析】肺主气,司呼吸。肺主气包括肺主呼吸之气和一身之气;气是人体赖以生存、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人身之气皆为肺所主,因此,中医认为“诸气者,皆属于肺”。
9. 肺主通调水道的功能主要依赖于
A. 肺主一身之气 B. 肺司呼吸
C. 肺输精于皮毛 D. 肺朝百脉
E. 肺主宣发和肃降
答案:E
【解析】肺以其气的宣发与肃降作用输布水液,故说“肺主行水”。肺主行水,是指肺气的宣发肃降作用推动和调节全身水液的输布和排泄,《责问·经脉别论》称作“通调水道”。
10. 肝藏血的生理功能是指肝有
A. 贮藏血液 B. 调节血量
C. 统摄血液 D. 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
E. 化生血液与统摄血液
答案:D
【解析】肝藏血是指肝具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生理功能。
11.“寒极生热,热极生寒”,说明了阴阳之间的哪种关系
A. 相互转化 B. 相互交感
C. 对立制约 D. 互根互用
E. 消长平衡
答案:A
【解析】阴阳转化,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可各自向相反的方向转化,如阳证可转化为阴证,阴证转化为阳证。应当指出,转化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寒极生热,热极生寒”、这里的“重”和“极”,就是转化的条件。
12.“气之根”指的是
A. 脾 B. 心
C. 肺 D. 肝
E. 肾
答案:E
【解析】肾主纳气,有受纳、摄纳的意思,指肾气具有摄纳肺所吸入的自然界清气,保持吸气的深度,有防止呼吸表浅的作用。人体的呼吸运动,虽然由肺所主,但吸入之气,必须下归于肾,由肾气摄纳,才能呼吸调匀、通杨,故有“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出气,肾主纳气”的说法。
13.“太仓”所指的是
A. 三焦 B. 胃
C. 小肠 D. 脾
E. 大肠
答案:B
【解析】胃主受纳水谷,是指胃具有接受和容纳饮食水谷的作用。饮食入口,经食管进入胃中,在胃气的通降作用下,由胃接受和容纳,暂存于其中,故称胃为“太仓”、“水谷之海”。
14.“通因通用”适用于治疗的病证是
A. 实证 B. 虚证
C. 虚实错杂证 D. 真虚假实证
E. 真实假虚证
答案:E
【解析】用通利的药物治疗具有通泄症状的实证,称为“通因通用”。适用于食积腹泻、瘀血崩漏等。如胃肠积滞引起的腹泻,或痢疾初期,都是由于外邪停滞所致,故不能用止泻药而应用泻下法祛邪,采用消导积滞或清利湿热的治法。外邪一去,腹泻自止。又如瘀血所致的崩漏,宜用活血逐瘀药来治疗,这就是通因通用。
15.“阴阳离决,精气乃绝”所反映的阴阳关系是
A. 对立制约 B. 互根互用
C. 相互交感 D. 消长平衡
E. 相互转化
答案:B
【解析】阳依赖于阴而存在,阴也依赖于阳而存在,如果由于某些原因,阴与阳之间的互根关系遭到破坏,就会导致“孤阴不生,独阳不长”,甚则“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16.“重阴必阳”的理论依据是
A. 阴阳交感 B. 阴阳对立制约
C. 阴阳转化 D. 阴阳互根互用
E. 阴阳消长
答案:C
【解析】人体阴阳失调而出现的病理变化,在一定的条件下,可各自向相反的方向转化,如阳证可转化为阴证,阴证转化为阳证。应当指出,转化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寒极生热,热极生寒”。这里的“重”和“极”,就是转化的条件。
17.“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的治法,最适于治疗的是
A. 阴盛则寒之证 B. 阴虚则热之证
C. 阴盛伤阳之证 D. 阴损及阳之证
E. 阳损及阴之证
答案:B
【解析】阴虚不能制阳而导致阳亢者,不是阳有余,而是阴不足,不能用寒凉药直折其热,须用“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的方法,即用滋阴壮水之法,以制阳亢过盛,此治疗原则称为“阳病治阴”。
18.《素问·六节藏象论》中,“封藏之本”所指的是
A. 心 B. 肺
C. 脾 D. 肝
E. 肾
答案:E
【解析】先天之精:来源于父母,与生俱来,藏于肾中,是人体生长、发育、生殖的基本物质;出生之后,有赖于后天之精的不断充养。后天之精:来源于水谷精微,由饮食水各经脾胃化生,是维持脏腑功能活动的精微物质,又称五脏六腑之精。后天之精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又称为脏腑之精。故称“封藏之本”。
19.《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提出调整阴阳,其中满者,应
A. 因而越之 B. 引而竭之
C. 泻之于内 D. 按而收之
E. 散而泻之
答案:C
【解析】《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提出“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满者,泻之于内……”
20. 按十二经脉分布规律,足太阳经在头面部主要行于
A. 面额 B. 后头
C. 头侧 D. 前额
E. 面部
答案:B
【解析】诸阳经在头面部的分布特点:阳明经主要行于面部,其中足阳明经行于额部;少阳经主要行于侧头部;手太阳经主要行于面颊部,足太阳经行于头顶和头后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