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男,40岁,患肝硬化腹水2年,近2周来发热、腹痛、尿少,全腹压痛伴轻反跳痛,腹水征阳性,腹水常规WBC分类以多核为主,周围血WBC增高,应首先采取的治疗措施是
正确答案为:C
A.积极治疗原发病
B.早期联合足量应用抗生素
C.加强支持治疗输白蛋白
D.按腹水培养结果选择抗生素
E.利尿、止痛对症处理
2、可以诊断为药物不良反应的依据不包括
正确答案为:D
A.动物试验或临床研究和应用中已经肯定有此类反应
B.停止使用被怀疑的药物后,症状改善或消失
C.患者以前用同一药物或相似药物之后有相同的反应
D.使用安慰剂时,症状仍然存在或重新出现
E.从血液中检测到了可引起毒性的药物浓度
3、可用于表示药物安全性的参数
正确答案为:D
A.阈剂量
B.效能
C.效价强度
D.治疗指数
E.LD50
4、男性10岁,患儿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在院外,每日使用青霉素G静脉注射200万U,2日不见缓解,此时应采取下列哪项治疗措施最合适
正确答案为:C
A.停用青霉素改用氯霉素
B.加用红霉素
C.青霉素加量至20万u/kg体重静脉注射,并加用氯霉素
D.加用氯霉素
E.加用四环素
5、抗菌药物分三类管理是为了
正确答案为:C
A.规范抗菌药按一、二、三线使用
B.按感染病情轻重分别用药
C.抗菌药物合理临床使用的管理
D.节省费用
E.方便医生的记忆
6、寄生于人体的疟原虫发育过程中哪一阶段与疟疾复发有关
正确答案为:D
A.配子体
B.红细胞内期
C.速发型子孢子
D.迟发型子孢子
E.裂殖子
7、引起钩体病肺出血型致病的主要钩体类型是
正确答案为:B
A.波摩那型
B.七日热型
C.犬型
D.黄疸出血型
E.澳洲型
试题来源:[2016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宝典免费下载] |
8、人工合成的单环-内酰胺类药物有()
正确答案为:D
A.哌拉西林
B.亚胺培南
C.头孢氨苄
D.氨曲南
E.舒巴坦
9、下列哪组疾病属于监测管理的传染病?
正确答案为:D
A.鼠疫,霍乱,艾滋病
B.病毒性肝炎,梅毒,肺结核
C.脊髓灰质炎,流行性出血热,黑热病
D.流行性腮腺炎,黑热病麻风
E.流行性乙型脑炎,血吸虫病,炭疽
10、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与蛋白质代谢相关的不良反应是()
正确答案为:A
A.骨质疏松
B.高血压
C.精神失常
D.多毛
E.向心性肥胖
11、细菌仅短暂侵入血循环而无明显毒血症症状,称为
正确答案为:A
A.菌血症
B.毒血症
C.败血症
D.脓毒血症
E.变应性亚败血症
12、关于中毒型菌痢的发病机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正确答案为:C
A.个别机体对痢疾杆菌产生的内毒素敏感而产生强烈的过敏反应
B.内毒素致全身小血管痉挛引起急性微循环障碍
C.肠粘膜病变重,出现脓血便。
D.内毒素引起重要脏器功能衰竭
E.脑微循环障碍,引起脑水肿
13、三日疟的发育周期是:
正确答案为:B
A.48小时
B.72小时
C.36~48小时
D.无规律
E.24小时
14、有机磷酸酯类急性中毒时,下列哪一项症状是阿托品不能缓解的()
正确答案为:E
A.瞳孔缩小
B.出汗
C.恶心,呕吐
D.呼吸困难
E.肌肉颤动
15、肾综合征出血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正确答案为:A
A.低钠低钾多见于少尿期
B.可见BUN及肌酐(Cr)增高
C.血清抗体4倍升高可确定诊断
D.蛋白尿可在发热后第二天出现
E."三早一就"是指早发现、早休息、早治疗和就地治疗
16、患者男性,23岁,广州建筑工地民工。2007年12月4日起出现咽痛,少许咳嗽,无痰。12月9日上午突然寒战、高热,头痛、肌肉酸痛,频繁呕吐胃内容物、呈喷射性,间断出现谵妄。被送到当地医院急诊。入院体检:体温39.8℃,脉搏124次/分,呼吸30次/分,血压80/40mmHg。面色苍白、四肢末端厥冷、发绀、四肢及躯干皮肤有大片瘀点、瘀班、呈花斑状,颈硬、骸胸距3个横指,克氏征阳性。本例患者病原临床经验治疗的药物为
正确答案为:E
A.氯喹
B.利巴韦林
C.氯霉素
D.磺胺嘧啶
E.青霉素
17、新生儿服用脂溶性药物后血药浓度特点是
正确答案为:D
A.由于新生儿脂肪含量高,血中游离药物浓度下降
B.脂溶性药物解离度高,血药浓度高
C.新生儿皮下脂肪多,血药浓度比成人高
D.由新生儿于脂肪含量低,脂溶性药不能充分与之结合,血中的游离浓度高
E.由于脂溶性药在酸性环境中不易吸收,血药浓度低
18、合成麻醉药品不包括
正确答案为:D
A.哌替啶
B.芬太尼
C.瑞芬太尼
D.吗啡
E.二氢埃托啡
19、对两性霉素B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为:C
A.属多烯类抗生素
B.对多种深部真菌有良好的抗菌作用
C.对某些细菌也有抗菌作用
D.与细胞膜的麦角固醇结合,增加膜的通透性
E.长期用药可出现肾脏损害和贫血
20、氟烷琥珀胆碱在有遗传性恶性高热者中引起高热、持续肌强直、酸中毒属于
正确答案为:B
A.药代动力学异常
B.药物效应动力学异常
C.特异反应性
D.超敏反应
E.过度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