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D型题
1.精气的两种存在状态是:
A.弥散 B.变幻莫测 C.凝聚 D.气化 E.以上均是
2.阴阳的互根旨在说明:
A.阴阳二气是交互感应的 B.阴阳具有各自的独立性 C.阴阳是对立统一的
D.阴和阳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对方而单独存在 E.阴和阳都以对方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和条件
3.相生关系的传变包括:
A.母子关系 B.母病及子 C.子病犯母 D.传其所胜 E.传其所不胜
4.相克关系的传变包括:
A.传其所胜 B.母病及子 C.子病犯母 D.传其所不胜 E.所胜所不胜关系
5.五行中某一行太过或不及,均可引起:
A.相生 B.相克 C.相乘 D.相侮 E.制化
6.阴阳学说中最根本的原理是:
A.对立 B.互根 C.消长 D.平衡 E.转化
7.下列哪些属于阴阳运动的形式:
A.阴阳交感 B.阴阳制约 C.阴阳消长D。阴阳互用 E.阴阳转化
8.根据五行相克规律确定的治则是:
A.抑强 B.扶弱 C.虚则补其母 D.实则泻其子 E.泻其有余,补其不足
9.从结果来进行反推的思维方法有:
A.类比 B.试探 C.比较 D.司外揣内 E.反证
10.气一元论(精气学说)作为一种自然观,是下列何学说的基础:
A.气血津液学说 B.经络学说 C.阴阳学说 D.五行学说 E.病因学说
(四)X型题
1.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最有影响的古代哲学思想是:
A.水地说 B.道家思想 C.精气学说 D.阴阳学说 E.五行学说
2.广义之“精”,泛指人体中的:
A.气 B.血 C.津液 D.先天之精 E.水谷之精
3.精气神学说中的“气”主要组成是:
A.肾精所化之气 B.水谷精气 C.自然界清气 D.肾中所藏之精气 E.脏腑之气
4.阴阳消长是:
A.绝对的 B.相对的 C.稳定的 D.五条件的 E.有条件的
5.属于阳的属性有:
A.温煦 B.兴奋 C.明亮 D.潜藏 E.滋润
6.用阴阳互根互用原理来解释的有:
A.阳中求阴 B.阴损及阳 C.阳病治阴 D.阳胜则阴病 E.气虚导致血虚
7.属阴阳制约原理的治法是:
A.阴阳双补 B.阳病治阴 C.阳中求阴 D.阴中求阳 E.寒者热之
8.阴阳的相对性表现在:
A.阳制约阴 B.阴根于阳 C.阴消则阳长 D.阴阳中复有阴阳
E.阴阳双方是通过比较而分阴阳的
9.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
A.五行的特性 B.事物按五行属性进行归类 C.五行的生克制化
D.五行的相乘相侮和母子相及 E.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10.“水曰润下”比象地说明了肾的哪些功能:
A.肾主水 B.肾开窍于耳 C.肾主骨生髓 D.肾藏精 E.肾在液为唾
11.下列属于土行的是:
A.爪、筋、皮、肉、口 B.唇、口、黄、化、肉 C.皮、鼻、口、胃、长
D.宫、脾、黄、思、甘 E.长夏、湿、中、歌、哕
12.下列属于金行的是:
A.爪、筋、皮、肉、口 B.鼻、皮、毛、收、悲 C.皮、鼻、口、胃、长
D.商、辛、白、哭、悲 E.秋、西、咳、燥、收
13.下列属于火行的是:
A.爪、筋、皮、肉、苦 B.舌、脉 、喜、夏、长 C.喜、鼻、口、胃、长
D.苦、赤、长、暑、南 E.夏、小肠、舌、笑、忧
14.下列属于木行的是:
A.爪、筋、皮、肉、口 B.目、筋、怒、呼、握 C.皮、筋、口、胃、长
D.春、东、风、青、生 E.角、酸、东、胆、目
15.下列属于水行的是:
A.爪、筋、皮、肉、口 B.冬、膀胱、耳、骨、恐 C.冬、鼻、口、胃、长
D.恐、呻、栗、耳、冬 E.北、寒、藏、黑、咸
16.根据“虚则补其母”确立的治法是:
A.培土制水法 B.益火补土法 C.滋水涵木法 D.佐金平木法 E.培土生金法
17.“补母泻子”的治疗原则适用于:
A.子病犯母 B.母病及子 C.肺病及肝 D.肾病及脾 E.单纯一脏有病
18.根据五行生克乘侮规律来推断病情,病情较深重的有:
A.肝病及脾 B.脾病及肾 C.心病及肾 D.肝病及肺 E.肺病及肝
19.根据五行生克乘侮规律来推断病情,病情较轻浅的有:
A.肾病及肝 B.脾病及肺 C.肺病及脾 D.脾病及肝 E.肝病及心
20.根据五行生克乘侮规律来推断疾病的转归,下列为“顺”的有:
A.肝病色青见浮脉 B.心病面赤见沉脉 C.肝病色青见沉脉 D.肺病色白见洪脉
E.肾病色黑见沉脉
21.下列哪些属五行理论在情志病治疗中的具体应用:
A.思胜恐 B.惊胜思 C.悲胜怒 D.怒胜忧 E.恐胜喜
22.中医学思维方法的特点是:
A.注重整体上的研究 B.比较 C.擅长哲学思维 D.强调功能联系
E.从宏观的角度观察事物
23.在中医学中运用较多的思维方法有:
A.视外揣内 B.类比 C.比较 D.演绎 E.试探与反证
24.事物按五行属性归类的方法有:
A.以表知里法 B.试探法 C.取象比类法 D.推演络绎法 E.比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