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液不足证 :是指体内津液不足,组织失去润养所表现的证候
成因:
津液亏虚证临床表现:(干,肌肤,口唇,舌咽,尿便)
口燥咽干,唇燥而裂,皮肤干枯无泽,小便短少,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脉细数水液内停
1、水肿 :是指水液停聚于体内的病证
成因:脾、肺、肾三脏功能失调
临床表现:
阳水 -从面部开始,渐及全身,外邪袭表,肺失宣降,不能通调水道
阴水 -从足部开始,腰以下为
阳虚气化失司
痰证:是指体内津液内聚所形成的稠浊而粘滞的病理产物内停而引起的病证
临床表现
在肺-咳嗽,咯痰,胸闷
在脾胃-纳呆,呕吐痰涎
在心神-癫、狂、痫
在脑-头晕目眩
在四肢、经络-局部冷痛,肢麻
在皮下、肌肉-瘰疠,瘿瘤,乳癖
在咽喉- 梅核气
舌脉象-舌苔腻,脉滑
饮证: 是指津液内停所形成的质地清稀的病理产生所引起的病证
临床表现:
在胃肠-水声漉漉,脘痞,吐清水
在肺-咳嗽气喘痰稀白
在胸胁-满痛,咳则加剧
在心-心悸,不得平卧,下肢浮肿,舌脉象-舌苔白滑,脉弦
第一节
六经辨证
适应范围: 外感寒邪 引起的发热性疾病
太阳病 :太阳(足太阳膀胱经)为人体的藩篱,主肌表,外邪侵袭,正气奋起抗邪,于是首先表现出太阳病
临床表现:恶寒,头项强痛,脉浮
(一)太阳经证
1、太阳中风证 :外感风寒,营卫失和
临床表现:发热,恶风,自汗出,脉浮缓
2、太阳伤寒证 :寒邪侵袭,卫阳被遏
临床表现:恶寒,发热,头项强痛,体痛,无汗而喘,脉浮紧
阳明病: 表证不解,入里(胃肠) :里热实证
临床表现:
身热,不恶寒,反恶热,汗自出,脉大
阳明经证-胃经实热
阳明腑证-大肠实热
(一)阳明经证
病机:邪热充斥阳明胃经
临床表现:身大热,汗大出,烦渴引饮,面赤气粗,心烦,舌苔黄,脉洪大。
特点: 大热
大汗
大渴
脉洪大
(二) 阳明腑证
病机:热传大肠,与肠中燥屎相结
临床表现:日晡潮热,手足汗出,脐腹胀满胀疼痛,痛而拒按,大便秘结不通,甚则神昏谵语,狂乱,不得眠,舌苔黄厚干燥,或起芒剌,甚至苔焦黑燥裂,脉沉实,或沉数
特点:痞满燥实
少阳病: 表里之间,因而不属于表证,也不属于里证。半表半里证病机:邪在少阳半表半里
临床表现:寒热往来,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脉弦
四、太阴病证
病机:脾阳虚衰,寒湿内停
临床表现:
腹满而吐,食欲不振,腹泻,时腹自痛,喜温喜按,口不渴,舌淡苔白滑或白腻,脉缓弱
少阴病 证 里虚寒证
主症:脉微细,但欲寐
(一)少阴寒化证(二)少阴热化证(一)少阴寒化证
病机:心肾阳虚,阴寒内生
临床表现:无热恶寒,脉微细,但欲寐,四肢厥冷,下利清谷,呕不能食,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微细
(二)少阴热化证
病机:肾水亏虚,心火上亢
临床表现:
心烦不得眠,口燥咽干,舌尖红赤,或舌绛少苔,脉细数。厥阴病证
病机:寒热交错,厥热胜复
临床表现: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不欲食,食则吐蛔
(一)传经
1、循经传: 2、越经传: 3、表里传:(二)合病:二经以上同时出现
(三)并病:一经未罢,另一经又现
(四)直中:不从阳经,直中阴经
第二节
卫气营血辨证 —既是对温病四类不同证候的概括,
又表示温热病发展过程浅深轻重
各异的四大阶段
适用范围:外感温热病
卫气营血表(里)肌肤六腑
血液(五脏)
一、卫分证
病机:温热病初期,邪犯肺卫
二、气分证
病机:表邪内传入里,正盛邪实
三、营分证
病机:邪热内陷,劫伤营阴
四、 血分证
病机:病邪深入血分,生风动血
适应范围:温热病
湿温病
上焦:
心肺
中焦:
脾胃
下焦:
肝肾一、上焦病证
(1 )温病初起,邪袭肺卫:
发热,微恶风寒,咳嗽,脉浮数
(2 )热邪壅肺,肺失宣降:
高热,咳喘气粗,口渴,舌红苔黄,脉数
(3 )肺卫之邪,逆传心包:
身灼热,神昏
谵语,舌蹇肢厥,舌红绛
二、中焦病证
(1 )阳明燥热,里热炽盛:
①壮热,口渴,汗大出,脉洪大(经热证)
②日晡潮热,腹胀满硬痛,便秘,脉沉实(腑实证)
(2 )太阴湿热:
①身热不扬,汗出不解,苔黄腻,脉濡数
(湿热薰蒸)
②脘腹痞闷,肢体困重,泛恶欲吐,大便溏泄(湿阻气机)
三、下焦病证
(1 )肾阴耗损,虚热内扰:
身热颧红,手足心热甚于手背,舌绛,脉细数,舌燥咽干,耳聋,神倦,脉虚
(2 )虚风内动:
手足蠕动或瘛 疭;或心烦不寐,心 憺憺 大动
4、都认为外感病的发展过程是由轻到重,由浅入深7、卫气营血、三焦辨证是对六经辨证的很好发挥和补充,更符合现代临床实际
查看更多试题内容请点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