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肾系疾病
一、水肿是体内水液潴留,泛滥肌肤,表现以头面,眼睑、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为特征的一类病证。
病机:肺失通调,脾失转输,肾失开阖,三焦气化不利
病因:风邪袭表,疮毒内犯,外感水湿,饮食不节,禀赋不足,久病劳倦
治则:发汗、利尿、泻下逐水。
(一)阳水
1. 风水相搏证:疏风清热,宣肺行水—越婢加术汤加减
2. 湿毒侵淫证:宣肺解毒,利湿消肿—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
3. 水湿浸渍证:运脾化湿,通阳利水—五皮饮合胃苓汤
4. 湿热壅盛证:分利湿热—疏凿饮子
(二)阴水
1. 脾阳虚衰证:健脾温阳利水—实脾饮
2. 肾阳衰微证:温肾助阳,化气行水—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加减
3. 瘀水互结证:活血祛瘀,化气行水—桃红四物汤合五苓散
水肿与鼓胀:均可见肢体水肿,腹部膨隆。鼓掌的主症是单腹胀大,面色苍黄,腹壁青筋暴漏,四肢多不肿,反见消瘦,后期或可伴见轻度肢体浮肿。而水肿则头面或下肢先肿,继及全身,面色晄白腹壁亦无青筋暴露。鼓掌是由于肝脾肾功能失调,导致气滞、血瘀、水湿聚于腹中。水肿乃肺脾肾三脏气化失调,而导致水液泛滥肌肤。
水肿阳水与阴水:阳水即风水、皮水。病因多为风邪、疫毒、水湿。发病较急。肿多由面目开始,自上而下,继及全身,肿处皮肤绷急光亮,按之凹陷即起,兼有寒热等表证,属表、属实,一般病程较短;阴水即正水、石水。病因多为饮食劳倦,先天或后天因素所致的脏腑亏损。发病较缓,肿多由足踝开始,自下而上,继及全身,肿处皮肤松弛,按之凹陷不易恢复,甚则按之如泥,属里、属虚或虚实夹杂,病程较长。
水肿与肺脾肾关系:肺主一身之气,有主治节、通调水道、下输膀胱的作用。风邪犯肺,肺气失于宣畅,不能通调水道,风水相搏,发为水肿;脾主运化,有布散水精的功能。外邪水湿,脾阳被困,或饮食劳倦等损伤脾气,造成脾失转输,水湿内停,乃为水肿。肾主水,水液的输化有赖于肾阳的蒸化、开阖作用。久病劳欲,损及肾脏,则肾失蒸化,开阖不利,水液泛滥肌肤,则为水肿。
二、淋证是指以小便频数短涩,淋沥刺痛,小腹拘急引痛为主症的病证。
病机:湿热蕴姐下焦,肾与膀胱气化不利
病因:外感湿热,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禀赋不足或劳伤久病
治则:实则清利,虚则补益。
辨证要点:证情有虚实:①首先辨别六证类别;②其次辨证候虚实;③最后辨明各证转归与兼夹
1. 热淋:清热利湿通淋:八正散加减。
2. 石淋:清热利湿,排石通淋—石韦散加减
3. 血淋:(实证)清热通淋,凉血止血—小蓟饮子加减(虚证)滋阴清热,补虚止血—知柏地黄丸加减
4. 气淋:理气疏导,通淋利尿—沉香散加减
5. 膏淋:清热利湿,分清泄浊—程氏萆藓分清饮加减
6. 劳淋:补脾益肾—无比山药丸
六种淋证:均有小便频涩,淋沥刺痛,小腹拘急引痛。而热淋起病多急骤,小便赤热,溲时灼痛,或伴有发热,腰痛拒按。石淋以小便排出砂石为主症,或排尿时突然中断,尿道窘迫疼痛,或腰腹绞痛难忍。气淋小腹胀满较明显,小便艰涩疼痛,尿后余沥不尽。血淋为溺血而痛。膏淋证见小便浑浊如米泔水或滑腻如膏脂。劳淋小便不甚赤涩,溺痛不甚,但淋沥不已,时作时止,遇劳即发。
三、癃闭癃闭是以小便量少,排尿困难,甚则小便闭塞不通为主症的一种病证。其中小便不利,点滴而短少,病势较缓者为癃;小便闭塞,点滴不通,病势较急者为闭。
病因:外邪侵袭,饮食不节,情志内伤,瘀浊内停,体虚久病。
辨证要点:①首先辨别虚实。实证当辨湿热、浊瘀、肺热、肝郁之偏胜;虚证当辨脾、肾虚衰之不同,阴阳亏虚之差别。②其次要了解病情之缓急,病势之轻重。水蓄膀胱,小便闭塞不通为急病;小便量少,但点滴能出,无水蓄膀胱者为缓证。由“闭”转“癃”为病势减轻。
治疗原则:“腑以通为用”。但通利之法,又因证候虚实之不同而异。实证者宜清邪热,利气机,散瘀结;虚证者宜补脾肾,助化气,不可不经辨证,滥用通利小便之法。对于水蓄膀胱之急症,应配合针灸、取嚏、探吐、导尿等急通小便。
淋证与癃闭:二者都有小便量少,排尿困难之症状,但淋证尿频而尿痛,且每日排尿总量多为正常;癃闭则无尿痛,每日排尿量多少于正常,严重者甚至无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