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药性理论
第四章 药性理论
中药治病的基本原理:
◆以偏纠偏
↙致病因素
↙ 脏腑经络机能失常
阴阳平衡 →→→→→→→→→→ 阴阳偏盛偏衰
(正常机体)←←←←←←←←←(疾病状态)
↗
药物偏性 ↗
祛邪扶正
协调脏腑经络机能
纠正阴阳偏盛偏衰
◆中药性能(偏性、药性):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
第一节 四气
◆四气(四性):寒、热、温、凉四种药性
◇性质:寒、热
◇程度:凉与寒,温与热
◆确定:
◇依据:用药反应
◇基准:病证寒热
◆功用:
◇寒凉:阳证、热证
●清热泻火:实热烦渴
●凉血解毒:温毒发斑、血热吐衄、疮疡
●滋阴除蒸:阴虚发热
●泻热通便:热结便秘
●清热利尿:热淋涩痛、黄疸水肿
●清化热痰:痰热喘咳
●清心开窍:高热神昏
●凉肝息风:热极生风
◇温热:阴证、寒证
●温里散寒:中寒腹痛
●暖肝散结:寒疝作痛
●补火助阳:阳萎不举、宫冷不孕
●温阳利水:阴寒水肿
●温经通络:风寒痹证、血寒经闭
●引火归源:虚阳上越
●回阳救逆:亡阳虚脱
◆临床意义:
◇基本原则: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程度恰当。
◇寒热错杂、寒热真假。
◇注意季节、地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