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 足阳明胃经、腧穴
第一节 足阳明经络
一、足阳明经脉
(一)经脉循行
《灵枢·经脉》: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交頞中,旁约太阳之脉,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
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 ,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
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挟脐,入气街中。
其支者:起于胃下口,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以下髀关 ,抵伏兔,下入膝髌中,下循胫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内间 。
其支者,下膝三寸而别,以下入中指外间。
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间,出其端。
1.本经由手阳明大肠经交来,从头走足,行于胸、腹第二侧线及下肢外侧前缘。
2.本经穴名45个(左右对称共90穴)。有穴通道:承泣—厉兑。本经经气:多气多血,旺于辰时(北京时间7-9点)。
3.本经属胃,络脾。合于大肠、小肠。经过的器官有鼻、目、口、上齿、乳房。
4.本经一条主干,一条直行的经脉(缺盆—乳中—脐旁2寸—气街),四条支脉。
5.本经经气循完后,在足大趾内侧端隐白穴交于足太阴脾经。
6.大肠腑与上巨虚穴脉气相通。(大肠合于巨虚上廉)
小肠腑与下巨虚穴脉气相通。(小肠合于巨虚下廉)
7.体表标志:迎香,睛明,承泣,地仓,大迎,头维,缺盆,气户,乳中,乳根,不容,气冲,伏兔,足三里,冲阳,厉兑。
(二)经脉病候
《灵枢·经脉》:是动则病:洒洒振寒。善伸,数欠,颜黑,病至则恶人与火,闻木声则惕然而惊,心欲动,独闭户塞牖而处;甚则欲上高而歌,弃衣而走;贲响腹胀,是为骭厥。
是主血所生病者:狂,疟,温淫,汗出,鼽衄,口歪,唇胗,颈肿,喉痹,大腹水肿,膝膑肿痛;循膺、乳、气街、股、伏兔、骭外廉、足跗上皆痛,中指不用。
气盛,则身以前皆热,其有余于胃,则消谷善饥,溺色黄;气不足,则身以前皆寒栗,胃中寒,则胀满。
1.本络脉名丰隆。
2.络脉发出的部位在丰隆穴(外踝尖上8寸,胫骨外缘2横指)
3.其作用为联络足太阴脾经。
4.病候: 络气厥逆则喉痛,突然失语;
络气有余的实证则发为癫证、狂证;
络气不足的虚证则足弛缓松软无力,胫部肌肉萎缩。
可用丰隆穴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