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腧穴的分类
一、腧穴的概念
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血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腧”即转输、输通、输注;“穴”即孔、隙。腧穴又名砭处、节、会、骨空、骨孔、气穴、穴道、气府、孔穴、穴位。人体的腧穴既是疾病的反应点,又是针灸的施术部位。
二、腧穴的发展
1、以痛为输阶段
腧穴是人们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陆续发现,并逐步积累起来的。远古时代,
我们的祖先当身体某一部位或脏器发生疾病时,在病痛局部砭刺、叩击、
按摩、针刺、火灸,发现可减轻或消除病痛,这种“以痛为输”的取穴方式
即为腧穴的无定位、无定名阶段,是腧穴的最初阶段。
2、定位命名阶段
随着对体表施术部位及其治疗作用的逐步深入了解,积累了对较多穴位的
认识,有确定的位置和主治病证,因而给以位置描述和命名,这是腧穴发
展的第二阶段,即定位、定名阶段。
3、分类归经阶段
随着对腧穴主治性能知识的积累,古代医家把腧穴的主治作用进行归类,
并与经络相联系,说明腧穴不是体表孤立的点,而是与经络脏腑相通,于
是通过总结、分析,分别归属各经。
三、腧穴的分类
1、十四经穴
凡归属于十四正经的腧穴,称十四经穴,简称“经穴”。共有361穴。
2、奇穴
既有固定的名称,又有明确的位置,但没有归属于十四正经的腧穴,因其有奇特的疗效,故称之为奇穴。又因其在十四经穴以外,故又称“经外奇穴”。
3、阿是穴
既无具体的名称,又无固定的位置,而是以压痛点或其他反应点作为针灸施术的部位,叫作“阿是穴”,又称“天应穴”、“不定穴”、“压痛点”。
五、腧穴的作用
1、近治作用
腧穴均能治疗其所在部位及邻近组织,器官的病证。“腧穴所在,主治所能”
2、远治作用
十四经穴中,尤其是十二经脉肘膝关节以下的腧穴,不仅治疗局部病证,而且还能治疗本经循行所及的远隔部位的病证。“经脉所过,主治所及”
3、特殊作用
(1)某些腧穴具有双向良性调节作用。
(2)腧穴还具有相对的特异性。
例题:
1.按十二经脉的流注顺序,下列正确的是:
A 手少阴经-手太阳经-足少阴经
B 手阳明经-足阳明经-足太阴经
C 足少阳经-足厥阴经-手少阴经
D 足太阳经-手厥阴经-手少阳经
E 足少阴经-手厥阴经-足少阳经
2.按十二经脉的流注顺序,下列不正确的是:
A 手阳明经-足阳明经-足太阴经
B 足少阴经-手厥阴经-手少阳经
C 足少阳经-足厥阴经-手太阴经
D 手少阴经-手太阳经-足少阴经
E 手太阴经-手阳明经-足阳明经
3.手足三阳经在四肢的分布规律一般是:
A 太阳经在前 少阳经在中 阳明经在后
B 太阳经在前 阳明经在中 少阳经在后
C 阳明经在前 太阳经在中 少阳经在后
D 阳明经在前 少阳经在中 太阳经在后
E 少阳经在前 阳明经在中 太阳经在后
参考答案
1 B 2 D 3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