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泄 泻
【概说】
一、定义:泄泻是指大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甚至泻出如水样为主症的病证。
大便溏薄而势缓者为泄,大便清稀如水而直下者泻。
二、沿革
1、本病首载于《内经》,有“飧泄”、“注下”、“骛泄”等病名,并对其病因病机等有较全面论述。
2、张仲景《金匮要略》中将泄泻和痢疾统称为下利。
3、《诸病源候论》始明确将“泄泻”与“痢疾”分述。宋朝以后本病始统称为“泄泻”。
4、《医宗必读》为本病治疗设有九法,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泄泻的治法,是泄泻治疗学上的里程碑。
治泻九法:淡渗、升提、清凉、疏利、甘缓、酸收、燥脾、温肾、固涩。
一、 讨论范围:急慢性肠炎、肠肿瘤、肠易激综合征、胃肠功能紊乱、肠结核等肠道疾病以泄泻为主要表现者,可按本篇内容辨证治疗。其他疾病过程中伴见泄泻者,可参考本篇内容辨治。
【病因病机】
1、基本病机为脾病与湿盛。脾胃运化失调,小肠受盛和大肠传导失常,清浊不分,相夹而下
2、病位在肠,主病之脏属脾,同时与肝、肾密切相关
3、病理因素主要是湿
4、病理性质有虚实之分,虚实间可兼夹转化。暴泻多属于实,久泻多属于虚
【诊查要点】
一、诊断依据
1.以大便粪质溏稀为诊断的主要依据,或完谷不化,或粪如水样,或大便次数增多,每日三、五次以至十数次以上。
2.常兼有腹胀腹痛、腹鸣、纳呆。
3.起病或急或缓,暴泻者多有暴饮暴食或误食不洁之物的病史。迁延日久,时发时止者,常由外邪、饮食、情志等因素诱发。
二、病证鉴别
1 泄泻与痢疾的鉴别 见痢疾
2 ▲泄泻与霍乱的鉴别 霍乱是一种上吐下泻同时并作的病症,发病特点是来势急骤,变化迅速,病情凶险,起病时先突然腹痛,继则吐泻交作,所吐之物均为未消化之食物,气味酸腐热臭;所泻之物多为黄色粪水,如米泔,常伴恶寒、发热,部分病人在吐泻之后,津液耗伤,迅速消瘦,或发生转筋,腹中绞痛。若吐泻剧烈,可致面色苍白,目眶凹陷,汗出肢冷等津竭阳衰之危候。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辩暴泻与久泻:暴泻起病急,病程短,次数频多;久泻起病缓,病程长,间歇性发作
2、▲辨虚、实、寒、热:凡病势急骤,脘腹胀满,腹痛拒按,泻后痛减,小便不利者,多属实证;凡病程较长,腹痛不甚且喜按,小便利,口不渴,多属虚症。粪质清稀如水,腹痛喜温,完谷不化,多属寒湿之证;粪便黄褐,味臭较重,泻下急迫,肛门灼热,多属湿热症。
3、辨证候特点:久泻迁延不愈,倦怠乏力,稍有饮食不当,或劳倦过度即复发,多以脾虚为主;泄泻反复不愈,每因情志不遂而复发,多为肝郁克脾之证;五更飧泄,完谷不化,腰酸肢冷,多为肾阳不足。
4、辨泄泻预后:泄泻而饮食如常,说明脾胃未败,多为轻证,预后良好;泻而不能食,形体消瘦,或暑湿化火,暴泄无度,或久泄滑脱不禁,均属重证。
二、治疗原则-----运脾化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