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
资讯
当前位置:考试网 >> 执业医师 >> 中医执业医师 >> 考试辅导 >> 文章内容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针灸学》预习笔记:第三章第三节

   2016-10-19 11:15:31   【

  第三节 足太阴脾经和手少阴心经

  一、足太阴脾经

  (一)经脉循行

  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指之端,循指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上内踝前廉,上踹内,循胫骨后,交出厥阴之前,上膝股内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膈,夹咽,连舌本,散舌下。

  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脾之大络,名曰大包,出渊腋下三寸,布胸胁。

  与脏腑器官联系:脾、胃、心;膈、咽、舌。

  (二)主治概要:脾胃病、妇科病、前阴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

  歌决: SP二十一是脾经,起于隐白大包终,脾胃血证及肝肾,泌尿生殖与舌病。

  1、隐白 (Yǐnbái,SP1)(井穴;别名“鬼垒”)

  [定位]足大趾内侧趾甲根角旁0。1寸。

  [取法]“隐白大趾内甲角”

  [主治]

  ①血证:月经过多,崩漏;便血,尿血,吐血,衄血等慢性出血证;“崩漏要穴”

  ②心胸神志病:梦魇,多梦癫狂,惊风,胸痛,心痛;

  ③脾胃病:腹满,暴泻,黄疸呕吐;

  ④局部:足趾痛。

  [操作] 浅刺0。1寸。治血证多用灸法。

  2、公孙 (Gōngsūn,SP4)(络穴,八脉交会穴通冲脉)

  [主治]

  ①脾胃肠腑病证:胃痛、呕吐、腹痛、腹泻、痢疾等;

  ②神志病证:心烦失眠,发狂妄言,癫狂痫等;

  ③冲脉病证:逆气里急,冲逆攻痛,气上冲心(奔豚气)等;

  ④妇人疾患:痛经,月经不调,带下,胎衣不下;

  ⑤局部病证:足痛,足肿等。

  [操作] 直刺0。6~1。2寸。

  3、三阴交(Sānyīnjiāo,SP6)(足三阴经交会穴)

  [定位]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

  [取法] “踝上三寸三阴交”

  [主治] “统治三阴病变”

  ①脾胃病:腹胀,肠鸣,泄泻,消化不良等;②生殖泌尿系统疾患:女子月经不调,带下,阴挺,不孕,滞产等;男子遗精,阳痿,遗尿等;③皮肤病:荨麻疹,神经性皮炎,湿疹等; ④神志病:失眠,多梦,癫狂,惊风,中风,高血压等;⑤局部病:下肢痿痹,脚气等。

  [操作] 直刺1~1。5寸。孕妇禁针。据现代实验研究,针刺或电针合谷,三阴交,20分钟后,孕妇宫缩明显加强。

  4、地机 (Dìjī,SP8)(郄穴,别名“脾舍”)

  [定位]在内踝尖与阴陵泉穴的连线上,阴陵泉穴下3寸。

  [取法] “陵下三寸地机朝”

  [主治]

  ①妇科病:痛经,崩漏,白带过多,月经不调等;

  ②脾胃疾患:食欲不振,腹胀腹痛,大便溏泄(急性胃肠炎在此穴有过敏压痛)等;

  ③泌尿生殖系疾患:小便不利,遗精,疝气;

  ④腿膝麻木,疼痛。

  [配伍]

  ⑴配血海,归来,三阴交等治疗月经不调,痛经;

  ⑵配隐白治崩漏。

  ⑶配肾俞,命门,关元,太溪等治疗遗精,腰痛等。

  [操作]直刺1。0~1。5寸。

  [配伍]

  ⑴配血海,归来,三阴交等治疗月经不调,痛经;

  ⑵配隐白治崩漏。

  ⑶配肾俞,命门,关元,太溪等治疗遗精,腰痛等。

  [操作]直刺1。0~1。5寸。

  5、阴陵泉(Yīnlíngquán,SP9)(脾经合穴)

  [定位]胫骨内侧髁下方凹陷处。

  [取法]“膝内辅下阴陵泉”

  [主治]

  ① 脾不运化之水湿证:腹胀,泄泻,水肿,黄疸,小便不利,或小便失禁;“利水湿要穴”凡是与湿有关的病证,皆可配取阴陵泉穴施治。

  ② 局部病症:膝肿、膝痛。

  ③ 特殊作用:治疗肩痛。

  [操作] 直刺1。0~2。0寸。治疗肩痛: 向阳陵泉透刺,同时活动肢体。左取右,右

  取左。(多于对侧阴陵泉下1寸处有明显压痛。)

  6、血海 (Xuèhǎi,SP10)(别名:血郄)

  [定位] 屈膝,在髌底内上缘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

  [取法]“血海髌内上2寸”简便取穴法:患者屈膝,医者以左手掌心按于患者右膝髌骨上缘,第2至5指向上伸直,拇指约呈45°斜置,拇指尖下是穴。

  [主治]

  ①妇科病:月经不调,痛经,崩漏,闭经;尤血证:血虚、血瘀、血热、血寒皆可;

  ②皮肤病:湿疹,瘾疹,皮肤瘙痒,丹毒等血热性皮肤

  病;配曲池。

  ③膝部病证、股内侧痛:配取梁丘、膝眼等穴。

  [操作] 直刺1~1。5寸。

  7、大横 (Dàhéng,SP15)

  [定位] 脐中旁开4寸。“脐旁四寸大横连”

  [主治]

  ① 腹痛,腹泻,便秘。

  ② 减肥。

  [操作]直刺1-2寸。

  8、大包 (Dàbāo,SP21)(脾之大络)

  [定位]在侧胸部腋中线上,当第6肋间隙处。

  [取法]腋中线上,腋窝至第十一肋端的中点处即是大包穴。

  [功能]统血养经,宽胸止痛。

  [主治]

  ①咳喘,胸胁痛(配支沟);

  ②岔气(肋间肌痉挛);

  ③络脉病:全身尽痛(泻),四肢无力(补)。

  《甲乙经》“实则一身尽痛,虚则百脉皆纵,此脉若罗络之血者,皆取之。” 配四关。

  [操作]

  ① 斜刺或向后平刺0。5~0。8寸。② 痿证可在此穴施灸。

12
纠错评论责编:hanbing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examw.cn

  • 2016年环球网校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辅导单科基础强化班招生
    ¥50.00
  • 2016年环球网校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辅导班次报名
    ¥200.00
  • 2016年环球网校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辅导精品套餐报名
    ¥650.00
  • 2016年环球网校临床助理医师考试辅导单科基础强化班招生
    ¥50.00
  • 2016年环球网校临床助理医师考试辅导全科辅导班报名
    ¥200.00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