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腧穴总论
第一节 概述
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人体的腧穴既是疾病的反应点,又是针灸的施术部位。 “腧、输、俞”
一、十四经穴: 清 李学川 《针灸逢源》361个
具有固定的名称和位置,且归属于十二经脉和任、督脉的腧穴,简称“经穴”。
特点:
⑴ 十四经穴都定名、定位、归经、定主治、定刺灸方法,是腧穴的最高形式。
⑵ 十四经穴是腧穴的主干,全部分布在十四经主干线上(凡是经穴均分布在十四经上,而分布在十四经上的腧穴不见得都是经穴如印堂、太阳等)。
⑶ 十四经穴具有主治本经病症的共同作用,主治范围广泛。
二、奇穴:
既有一定的名称,又有明确的位置,但尚未归入或不便归入十四经脉系统的腧穴。
文革期间,新穴剧增,如郝金凯《经外奇穴图谱》就载有1595个奇穴。现在临床常用的只有三十多个奇穴。
特点:
⑴ 有明确的名称、位置、但无经脉归属。
⑵ 较为分散,大部分不在经脉主干线上,即分布规律性不强。
⑶ 主治的针对性强。(主治单纯)
⑷ 有些虽名为奇穴,但实际上就是经穴。
⑸ 有的奇穴不是指一个穴位,而是多个穴位的组合。
⑹ 有一穴属于数经的现象。
三、阿是穴
既无固定名称,亦无固定位置,而是以压痛点或病变部位、其他反应点等作为针灸部位的腧穴。又称天应穴。
特点
⑴ 无固定名称、位置和主治。
⑵ 是腧穴的最早形式,阿是穴只要疗效确切,就可命名、定位、定主治,作为经外奇穴。
⑶ 阿是穴的出现有一定的规律,多随疾病的发生而出现,随疾病的痊愈而消失。
⑷ 阿是穴无一定数目。
阿是穴来源:① 出自《内经》所说“以痛为腧”。② “阿是”之名见于唐代《备急千金要方》。“有阿是之法,言人有病痛,即令捏其上,若果当其处,不问孔穴,即得便快或痛即云阿是,灸刺皆验,故曰阿是穴也”。
四、腧穴的主治特点和主治规律:
(1、近治 “腧穴所在,主治所在” 2、远治 “经脉所过,主治所及” 3、特殊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