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节 绝经前后诸证
要点:
1.绝经前后诸证的定义
妇女在绝经前后,出现烘热面赤,进而汗出,精神倦怠,烦躁易怒,头晕目眩,耳鸣心悸,失眠健忘,腰酸背痛,手足心热,或伴有月经紊乱等与绝经有关的症状,称“经断前后诸证”,又称“绝经前后诸证”。这些证候常参差出现,发作次数和时间无规律性,病程长短不一,短者数月,长者可迁延数年以至十数年不等。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围绝经期综合征。双侧卵巢切除或放射治疗后卵巢功能衰竭出现围绝经期综合征表现者,可参照本病治疗。
2.病因病机
本病的发生与绝经前后的生理特点有密切关系。妇女49岁前后,肾气渐衰,天癸将竭,冲任二脉虚衰,月经将失调而至绝经,生殖能力降低而至消失。正如《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说:“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在此生理转折时期,部分妇女由于体质、产育、疾病、营养、劳逸、社会环境、心理、精神因素等方面的原因,不能协调此生理变化,使得阴阳平衡失调而导致本病。
“肾为先天之本”,又“五脏相移,穷必及肾”,故肾阴阳失调,每易波及其他脏腑,而其他脏腑病变,久则必然累及肾,故本病之本在肾,常累及心、肝、脾等多脏、多经,致使本病证候复杂。但因妇女一生经、孕、产、乳,数伤于血,往往是“有余于气,不足于血”,所以临床上以阴虚证居多。
本病发生的主要病机以肾虚为主,常见的有肾阴虚、肾阳虚和肾阴阳两虚。
素体阴虚
肾阴虚→房劳多产→七七之年天癸渐竭,肾阴益虚,脏腑失养
久病及肾 阴阳失调
肾阳虚→素体阳虚→断经前后肾阳益虚,命门火衰,脏腑失煦
3.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
本病以肾虚为本,在治疗上应注意调理肾阴肾阳,使之恢复平衡。若涉及他脏者,则兼而治之。
(1)肾阴虚证
【主要证候】经断前后,头晕耳鸣,腰酸腿软,烘热汗出,五心烦热,失眠多梦,口燥咽干,或皮肤瘙痒,月经周期紊乱,量少或多,经色鲜红。舌红,苔少,脉细数。
【治法】滋肾益阴,育阴潜阳。
【方药】左归丸合二至丸加制首乌、龟甲。
(2)肾阳虚证
【主要证候】经断前后,头晕耳鸣,形寒肢冷,腰酸膝软,腹冷阴坠,小便频数或失禁,带下量多,月经不调,量多或少,色淡质稀,精神萎靡,面色晦暗。舌淡,苔白滑,脉沉细而迟。
【治法】温肾壮阳,填精养血。
【方药】右归丸加减。
(3)肾阴阳俱虚证
主要证侯:经断前后,时而畏寒恶风,时而潮热汗出,腰酸乏力,头晕耳鸣,五心烦热,月经紊乱,量少或多。舌红,苔薄,脉沉细。
【治法】补肾扶阳,滋肾养血。
【方药】二仙汤合二至丸加菟丝子、何首乌、龙骨、牡蛎。
4.二仙汤的药物组成
【组成】仙茅、仙灵脾、当归、巴戟、黄柏、知母。
【方义】方中仙茅、仙灵脾、巴戟补肾扶阳;生龟板、女贞子、当归滋肾养血;知母、黄柏滋肾阴而泻相火。全方阴阳双补,使肾阴肾阳恢复平衡。
【方歌】二仙汤治更年期,仙茅巴戟仙灵脾;
方中知柏当归合,调补冲任贵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