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常用外治法
要点:
“外治之理,即内伤之理”,外洗阴户、阴中纳药、肛门导入等外治方法始于汉代(《金匮要略》)。
特点:多途径给药,局部治疗,提高疗效。可与内治法配合使用。外治法适用于外阴、阴道、子宫颈及子宫内等局部病变。
1.坐浴熏蒸、浸浴
作用:清热解毒,止带消肿。
适应证:阴疮、阴痒、带下病。
2.外阴、阴道冲洗以器械注入药液,冲洗外阴阴道
作用:清洁阴道,解毒杀虫、止带止痒。
适应证:阴痒、带下病,术前准备。
3.阴道纳药以栓剂、胶囊或膏剂纳入,留置时间较长、局部药物浓度较高
作用:清热解毒、去腐、收敛、生肌、止血。
适应证:阴痒、带下病。
4.贴敷法药膏、药末或袋装中药蒸敷
作用:解毒、消肿、止痛、利尿、托脓生肌。
适应证:痛经、慢性盆腔炎、瘕、产后尿闭。
5.宫腔注入把注射液注入子宫、输卵管
作用:活血化瘀通络。
适应证:宫腔、输卵管粘连、痛经、不孕等。
6.肛门导入栓剂纳入或药液保留灌肠
作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散结通络。
适应证:慢性盆腔炎、瘕。
7.中药离子导入通过直流电场经皮肤黏膜导入
作用:活血化瘀。
适应证:慢性盆腔炎、盆腔粘连。
8.介入治疗
在医学影像设备(X线、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或经自然孔道至靶器官局部给予介质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