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闻 诊
第一节 听声音
声音主要是气通过肺、喉、会厌、舌、齿、唇、鼻等脏腑器官而发出。
一、正常声音
正常声音的特点:发声自然,声调和谐,柔和圆润,语言流畅,应答自如,言与意符。男性多声低而浊,女性多声高而清;儿童声尖而清脆;老人多浑厚而低沉。
二、病变声音
(一)发音
1.语声高亢洪亮有力:属阳证、实证、热证。
2.语声低微细弱懒言:属阴证、虚证、寒证。
3.语声重拙,称为声重:属外感风寒,痰浊阻肺,鼻窍不通。
4.音哑和失音:新病多实,多因外感风寒或风热犯肺,痰湿阻肺所致,即所谓“金实不鸣”;久病多虚,由阴虚火旺,肺肾精气内虚所致,即所谓“金破不鸣”;暴怒呼喊或持续喧讲所致,属气阴耗伤。妊娠失音,属生理现象。
5.太息:又称叹息。指病人情志抑郁,胸胁满闷时发出的长吁或短叹声音的症状。属肝气郁结。
(二)语言
语言异常的一般规律均为心神病变。
1.谵语:神识不清,语无伦次,声高有力,属热扰心神之实证。
2.郑声:神识不清,语言重复,时断时续,语声低弱模糊,属心气大伤,精神散乱之虚证。
3.独语:病人自言自语,喃喃不休,见人语止,首尾不续。多因心气不足或气郁痰结所致。可见于癫病、郁病。
4.错语:病人语言错乱,语后自知言错。虚证多见于久病体虚或老年体衰;实证多为痰湿、瘀血、气滞阻遏心窍。
5.狂言:病人精神错乱,语无伦次,狂躁妄言。多因气郁化火,或痰火互结,内扰心神所致。多属阳证、实证,常见于狂病、伤寒蓄血证。
6.语謇:神志清楚而吐字困难,或吐字不清。为中风先兆或后遗症。也有因习惯而成者。
(三)呼吸
1.呼吸气粗,疾出疾入:热证、实证。
2.呼吸气微,徐出徐入:寒证、虚证。
3.喘:呼吸困难,急迫,张口抬肩,甚则鼻翼煽动。主要与肺肾有关。喘分虚实,声高气粗者为实喘;声低气微者为虚喘。
4.哮: 呼吸急促似喘,喉间哮鸣。多由痰饮内伏所致。
喘不兼哮,哮必兼喘。喘以气息急迫,呼吸困难为主症;哮以喉中哮鸣为特征。
5.少气: 呼吸微弱短促而声低,气少不足以息,言语无力。为久病体虚,或肺肾气虚。
6.短气: 呼吸短促而不能接续,气短不足以息的轻度呼吸困难,似喘而不抬肩,呼吸虽急而无痰鸣。短气有虚实之分。
(四)咳嗽
1.咳声低微: 虚证(肺气虚损)。
2.咳声不扬,痰黄稠难咯: 热证(热邪犯肺,肺津被灼)。
3.干咳无痰或少痰: 燥邪犯肺或阴虚肺燥。
4.咳有痰声,量多易咯: 痰湿阻肺。
5.顿咳: 咳声短促,呈阵发性、痉挛性,声响连续不断,咳后有鸡啼样回声。
6.白喉: 咳声如犬吠,伴语声嘶哑,吸气困难。
(五)呕吐
1.有声有物为呕吐;有物无声为吐;有声无物为干呕。皆属胃气不降所致。
2.吐势徐缓,声音微弱,吐物清稀者,属虚寒证;吐势较猛,声音壮厉,吐出粘痰黄水或酸腐或苦者,属实热证。
3.喷射状呕吐:为热扰神明。
4.朝食暮吐或暮食朝吐,为反为,属脾胃阳虚;饮水即吐,属水逆症。
(六)呃逆
呃逆,古称“哕”,是胃气上逆,从咽而发的一种不由自主的冲击声,声短而频,呃呃作响。
呃声频作,高亢而短,声响有力,为实证、热证。呃声低沉而长,声弱无力,为虚证、寒证。
新病呃逆,其声有力,为寒邪或热邪客于胃。久病、重病呃逆不止,声低气怯无力,为胃气衰败之危候。
若因饮食刺激或遇感风寒而致的短暂呃逆,不为病态。
(七)嗳气
嗳气古称“噫”,胃中气体上出咽喉所发出的声响,其声沉长而缓的症状。
嗳气酸腐,为宿食,属实证。
嗳声频作,并与情志变化有关,属肝气犯胃。
嗳声低沉断续,属胃虚气逆。
嗳声频作,脘腹冷痛,属寒邪客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