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
资讯
当前位置:考试网 >> 执业医师 >> 公卫助理医师 >> 考试辅导 >> 2019公卫执业助理医师生理学:第八单元第一节

2019公卫执业助理医师生理学:第八单元第一节

考试网   2019-04-11   【

  2019公卫执业助理医师生理学:第八单元第一节

  第一节 突触传递

  (一)、突触传递(此部分内容在骨骼肌的收缩机制中已经讲解)

  1. 经典突触的传递

  1.突触传递过程 当突触前神经元兴奋传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前膜发生去极化,当去极化达一定水平时,前膜上的电压门控钙通道开放,细胞外液中的Ca2+进入末梢轴浆内,导致轴浆内Ca2+浓度的瞬时升高,由此触发突触囊泡内递质的量子式释放。这一过程须经历囊泡的动员、摆渡、着位、融合和出胞等步骤。平时突触囊泡由突触蛋白锚定于细胞骨架丝上,不能自由移动,当轴浆内Ca2+浓度升高时,Ca2+与轴浆中的钙调蛋白结合为Ca2+-CaM复合物,后者激活Ca2+-CaM依赖的蛋白激酶Ⅱ,此蛋白激酶Ⅱ再使突触蛋白发生磷酸化,减弱突触蛋白与细胞骨架丝的结合力,使突触囊泡从骨架丝上游离出来,这一步骤就是动员。游离的突触囊泡在轴浆中一类小分子G蛋白Rab3的帮助下向活化区移动,此步骤即为摆渡。着位是指被摆渡到活化区的突触囊泡在某些蛋白的参与下固定于突触前膜的过程,参与着位的蛋白包括突触囊泡膜上的突触囊泡蛋白(v-SNARE)和突触前膜上的靶蛋白(t-SNARE),当两类蛋白结合后,着位即告完成。随即,突触囊泡膜上的另一种蛋白,即突触结合蛋白或P65在轴浆内高Ca2+条件下发生变构,消除其对融合的钳制作用,于是突触囊泡膜和突触前膜发生融合。出胞是通过突触囊泡膜和突触前膜上暂时形成的融合孔进行的。出胞时,融合孔的孔径迅速由lnm左右扩大到50nm,递质从突触囊泡释出。被释出的递质在突触间隙经扩散到达突触后膜,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或化学门控通道,使突触后膜上某些离子通道通透性改变,引起某些带电离子进入突触后膜,导致后膜电位发生一定程度的去极化或超极化。这种突触后膜上的电位变化称为突触后电位。

  2.突触后电位及其产生原理

  (1)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是指突触后膜在某种神经递质作用下产生的局部去极化 电位变化。其产生机制是兴奋性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相应受体,使递质门控通道(化学门控通道)开放,后膜对Na+和K+的通透性增大,并且由于Na+的内流大于K+的外流,故发生净内向电流,导致细胞膜的局部去极化。

  (2)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是指突触后膜在某种神经递质作用下产生的局部超极化 电位变化。其产生机制是抑制性中间神经元释放的抑制性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后膜上的递质门控氯通道开放,引起外向电流,结果使突触后膜发生超极化。此外JPSP的形成还可能与突触后膜钾通道的开放或钠通道和钙通道的关闭有关。

  (二)中枢兴奋传播的特征

  1.单向传播

  2.中枢延搁

  3.兴奋的总和

  4.兴奋节律的改变

  5.后发放

  6.对内环境变化的敏感性和易疲劳性

  (三)外周神经递质和受体

  1.乙酰胆碱及其受体

  (1)胆碱能纤维:以乙酰胆碱为递质的神经纤维称为胆碱能纤维。在外周神经系统主要包括:①全部交感和副交感节前纤维;②大多数副交感节后纤维(除去少数肽能和嘌呤能纤维);③少数交感节后纤维,如支配温热性汗腺的交感纤维和支配骨骼肌血管的交感舒血管纤维;④躯体运动神经纤维。

  (2)胆碱能受体:能与乙酰胆碱特异性结合的受体称为胆碱能受体。这类受体根据药理学特性可分为:①毒蕈碱受体(M受体):能与毒蕈碱相结合并产生毒蕈碱样作用或M样作用 (见后)。M受体分布于大多数副交感神经和部分交感神经所支配的效应细胞上。阿托品为其阻断剂。②烟碱受体(N受体):能与烟碱相结合并产生烟碱样作用或N样作用。

  (3)生理功能:①烟碱样作用:主要为完成自主神经节(N1受体介导)和骨骼肌神经-肌接头处(N2受体介导)的兴奋传递;②毒蕈碱样作用:主要是产生大多数副交感神经和部分交感神经所支配的效应器官的生理功能。

  2.去甲肾上腺素及其受体

  (1)肾上腺素能纤维:以去甲肾上腺素为递质的神经纤维称为肾上腺素能纤维。外周神经系统中主要是多数交感节后纤维(除支配温热性汗腺的交感纤维和支配骨骼肌血管的交感 舒血管纤维外)。

  (2)肾上腺素能受体:能与肾上腺素或去甲肾上腺素特异性结合的受体称为肾上腺素能受体,这类受体可分为:①α型肾上腺素能受体(α受体),α受体可再分为α1和α2受体;②β型肾上腺素能受体(β受体),β受体可再分为β1、β2和β3受体。两类受体分布极为广泛,多数交感节后纤维末梢到达的效应细胞上都有肾上腺素能受体,但某一效应器官上不一定全有α和β受体,有的仅有α受体,有的仅有β受体,有的兼有两类受体。酚妥拉明能阻断α受体,包括α1和α2受体,但主要是α1受体,哌唑嗪和育亨宾能分别选择性阻断α1和α2受体。α2受体多为突触前受体,临床上用α2受体激动剂可乐定(氯压定)可治疗高血压。普萘洛尔可阻断β受体,对β1和β2受体无选择性。阿替洛尔、美托洛尔主要阻断β1受体;而丁氧胺则主要阻断β2受体。

  (3)生理功能:既有兴奋性作用,也有抑制性作用。作用的不同与以下因素有关:①不同受体:一般而言,儿茶酚胺与α受体结合后产生的平滑肌效应主要是兴奋性的,包括血管收缩、子宫收缩、虹膜辐射状肌收缩等,但也有抑制性的,如小肠舒张;儿茶酚胺与β受体(β2受体)结合后产生的平滑肌效应是抑制性的,包括血管舒张、子宫舒张、小肠舒张、支气管舒张等,但产生的心肌效应(β1受体)却是兴奋性的;β3受体主要分布于脂肪组织中,与脂肪分解代谢有关。②不同配体:去甲肾上腺素对α受体的作用较强,对β受体的作用较弱;肾上腺素对α和β受体的作用都强;异丙肾上腺素(一种人工合成药物)主要对β受体有强烈作用。③器官上两种受体的不同分布:如血管平滑肌上有α和β两种受体,在皮肤、肾、胃肠的血管平滑肌上α受体在数量上占优势,肾上腺素的作用是产生收缩作用;在骨骼肌和肝的血管,β受体占优势,肾上腺素的作用则是产生舒张作用。

纠错评论责编:balabala123
考试题库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