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研究设计与实施
一、确定研究因素:
1、通常是在病例对照研究或现况研究的基础上确定的暴露因素,目的是为了进一步验证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因果联系;
2、必须有明确的定性或定量的规定;
3、暴露水平可分级别;
4、有收集方法:如,通过问卷方法、医学检查、有关记录、环境检测等。
二、确定研究结局:
结局变量也叫结果变量,简称结局,是指随访观察中将出现的预期结果事件,也即研究者希望追踪观察的事件,结局就是队列研究观察的自然终点
研究结局的确定应全面、具体、客观。结局不仅局限于发病、死亡,也有健康状况和生命质量的变化;既可以是终极的结果也可以是中间结局;既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既可以是负面的也可以是正面的。
判断结局标准应尽量采用国际或国内统一的标准。可以同时收集到多种结局资料,故非预定结局的疾病或死亡的信息也要收集。
三、确定研究现场与研究人群:
(一)研究现场:
要求:1、有足够数量的符合条件的研究对象 2、当地的领导重视,群众理解和支持 3、当地的文化水平较高,医疗卫生条件较好,交通较便利
(二)研究人群:
分组:
1)暴露组暴露于研究因素的研究对象,还有不同暴露水平的亚组
2)对照组未暴露于研究因素或最低水平暴露于研究因素的研究对象。
【暴露人群通常有四种选择】
1、职业人群:从暴露于研究因素的职业人群选择的暴露组。
优点:①职业人群往往暴露于令人感兴趣的假设因素,②有固定职业不易发生失访,③一般具有完整的健康记录,可从中获得对研究有用的资料,④可结合定期体检进行追踪观察。
2、特殊暴露人群:
指对某因素有高的暴露水平的人群。常常首选。选择特殊暴露人群,包括职业人群做暴露时,常用历史性队列研究,因对暴露的危害作用多半不是一开始就认识到的,一旦认识到了,大多都采取了防护措施以减少暴露,所以不易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
3、一般人群:在某地一般人群中选择暴露组。
优点:其研究结果具有代表性
缺点:但观察费用较高,在追踪观察中易发生失访。
4、有组织的人群团体:
从有详细可靠的健康和疾病记录的参加医疗和人寿保险者等有组织的人群团体选择暴露组。
便于有效地收集随访资料。
【对照人群通常有四种选择】
1、内对照:
在同一研究人群中,采用没有暴露或暴露水平最低的人员作为对照即为内对照。
队列研究应尽量选用内对照,因为这是最理想的对照,除暴露因素外,它与暴露人群的可比性好,同时选用内对照较方便可行。
2、外对照:
当暴露组选自特殊暴露人群或职业人群时,有时难以找到合适内对照,需要在该人群之外寻找对照组,可从同一地区一般人群中或同一地区无该因素的职业人群选择对照组。
3、总人口对照:
使用暴露人群所在地区的人口,而且时间上也是一致或相近的,以保证可比性。
1)发病率或死亡率比较稳定且容易得到。
2)可以节省大量的经费和时间。
3)资料比较粗糙,往往不十分精确或缺乏要比较的项目。
4、多重对照:
或叫多种对照,是同时用上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形式选择多组人群做对照。
四、确定样本量
★(一)计算样本量时需考虑的问题(重点理解):
暴露组与对照组的比例:一般来说对照组的样本含量不宜少于暴露组的样本含量,通常采取两组等量的方法。
估计失访率:通常按10%估计失访率,故按计算出来的样本量再加10%作为实际样本量。
★(二)影响样本量的因素(重点理解):
估计的非暴露组的发病率P0(常用一般人群发病率代替非暴露组发病率)。
暴露人群的发病率P1。
所希望达到的检验显著性水平(α):α越小,所需样本量越大。通常α取0.05或0.01。
所希望达到的检验把握度(1β)。也称检验效力,要求(1β)越大,则需要的样本量也越大。通常β取0.10。
(三)样本量的计算:
五、资料的收集与随访(理解):
(一)基线资料的收集:
方法:
1、查阅医院、工厂、单位及个人健康保险的记录或档案
2、访问研究对象或其他能够提供信息的人
3、对研究对象进行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4、环境调查与检测
(二)随访资料的收集:
1. 随访的对象与方法:
所有被选定的研究对象,无论是暴露组或对照组都一律同等地同时间地进行随访,都坚持追踪到观察终止期。有时还必须对失访者进行补访。未能追访到的,应尽量了解其原因,以便进行失访原因分析,估计有无产生偏倚。
随访方法包括对研究对象的直接面对面访问,电话访问,自填问卷,定期体检,环境与疾病的监测,医院医疗与工作单位的出勤记录的收集等。
2. 随访的内容:
随访内容应与获得基线资料时的完全一样,其具体项目视研究目的与研究设计而不同。
各种追踪观察项目应制成调查表或各项检查记录表,使用时贯彻始终,不得改变,直至观察终止。
3. 观察的终点:
观察终点指观察对象出现了预期的结果,常为规定的疾病的发生或死亡。至此就不再继续观察该对象了。
4. 观察的终止时间:
观察终止时间是指整个研究工作可以得出结论的时间,也可说此时整个研究工作到达了终点,应以暴露因素作用于人体至产生结局的一般潜伏期作为确定随访期限的依据。
5. 随访的间隔:
间隔与次数视具体研究的需要而定,如果观察时间较短,在观察终止时一次搜集资料即可。反之需多次随访。
6. 随访者:
专门训练的调查员、实验室的技术人员、临床医生,研究者
六、质量控制(了解):
1、 调查员的选择 2、调查员培训 3、制定调查员手册 4、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