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预防接种
预防接种:是运用免疫学的原理,将相应的生物制品(抗原)通过适宜的途径接种于易感者机体,使其发生免疫反应,从而产生对疾病的特异抵抗力,这样的免疫方法称之为预防接种。是一种人体获得特异性免疫。
一、预防接种常用制剂
1. 疫苗:是用病毒或立克次体接种于动物、鸡胚或组织培养经处理制造而成,疫苗分为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
●减毒活疫苗:如麻疹、脊髓灰质炎、腮腺炎
●死疫苗:如乙型脑炎、狂犬病毒疫苗。
2. 菌苗:是用细菌菌体制造而成,分为死菌苗和活菌苗:
●减毒活细菌:卡介苗。
●死细菌:如百日咳、霍乱菌苗、钩端螺旋体菌苗。
疫苗、菌苗又可统称为疫苗
3. 类毒素:用细菌产生的外毒素加入福尔马林变成无毒性而仍有免疫原性的制剂。叫类毒素,如白喉类毒素、破伤风类毒素。
4. 亚单位疫苗:用化学的方法从病原体中提纯的有效的多糖成分或提纯病毒表面的亚单位成分而制成的亚单位疫苗,如乙肝疫苗,脑膜炎双球菌荚膜多糖疫苗、肺炎链球菌荚膜多糖疫苗。
5. 重组疫苗:是用基因工程技术产生的疫苗,如乙肝疫苗,流感病毒疫苗
二、计划免疫
计划免疫:是根据小儿的免疫特点和传染病发生的情况制定的免疫程序,有计划的使用生物制品进行预防接种,以提高人群的免疫水平、达到控制和消灭传染病的目的。
自2008年5月1日起实行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其内容内容包括两部分:
一是在现行全国范围内使用的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白破疫苗等6种卫生部统一规定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基础上,将甲肝、流脑、乙脑、麻腮风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在全国范围内对适龄儿童实行免费常规接种;并用无细胞百白破疫苗代替全细胞百白破疫苗。
二是根据传染病流行趋势,在流行地区对特定人群进行出血热、炭疽和钩体疫苗免费接种。
小儿计划免疫实施程序表
预防病名 |
结核病 |
脊髓灰质炎 |
麻疹 |
百日咳、白喉、破伤风 |
乙型肝炎 |
免疫原 |
卡介苗 |
脊髓灰质炎 减毒糖丸疫苗 |
麻疹减毒活疫苗 |
百日咳菌液 白喉类毒素 破伤风类毒素 |
乙肝疫苗 |
接种方法 |
上臂三角肌中 部皮内注射 |
口服 |
上臂三角肌下缘 附着处皮下注射 |
上臂外侧三角肌 下缘肌内注射 |
上臂三角肌 肌内注射 |
初种次数 每次剂量 |
1 0.1ml |
3(间隔28天) 一丸三型混合糖丸 |
1 0.2ml |
3(间隔4~6周) 0.2~0.5ml |
3 5μg |
初种年龄 |
生后2~3天 至2个月内 |
2个月以上 |
8个月以上 |
3个月以上 |
0, 1,6 |
复种 |
|
4岁时加强口服 三型混合糖丸疫 苗 |
7岁加强1次 |
1.5岁~2岁、6岁 加强2次,用白破 疫苗 |
周岁复查免疫成 功者3~5年加强 失败者基础免疫 |
注意点 |
>2个月小儿接 种前结素试验 阴性可接种 |
冷开水送服或含 服,服后1小时内 禁服热开水 |
接种前一个月接 种后两周避免使 用被动免疫制剂 |
注射第2针时更换另 侧部位。第一针后出 现高热、惊厥等不再 注射第2针。 |
|
如错过适宜接种年龄尚未按计划接种,应根据表内顺序从速补种。
扩大计划免疫实施程序表(1)
疫苗 |
预防疾病 |
方法 |
接种对象时间 |
甲肝灭活疫苗 |
甲型肝炎 |
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肌内注射 |
出生后18月龄和24~30月龄各接 种1次。0.5mL 次 |
乙脑减毒疫苗 |
乙型脑炎 |
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皮下注射 |
8月龄(2剂),2岁时、6岁时各复种 1次,在乙脑流行季节到来之前的4~ 6月完成。0.5mL 次 |
流脑疫苗(A) |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
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皮下注射 |
用于生后6~18个月的儿童,注射2针 30µg 0.5mL,间隔15 ~ 30天
|
流脑疫苗(A+C) |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
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皮下注射 |
3周岁、6周岁各复种一次,2剂间隔 ≥3年,100µg 0.5mL应于流脑 流行季节前完成。 |
流行性腮腺炎疫苗 |
流行性腮腺炎 |
同上 |
18~24月龄,注射1次 |
风疹疫苗 |
风疹 |
同上 |
12月龄~14岁人群接种一针,保护率 可达95%以上 |
根据传染病流行趋势,在流行地区对特定人群进行出血热、炭疽和钩体疫苗免费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