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唾液腺瘤样病变、唾液腺肿瘤
|
病因病理 |
临床表现 |
诊断鉴别诊断 |
治疗预防 |
唾液腺粘液囊肿 |
广泛的包括小唾液腺粘液囊肿及舌下腺囊肿 分为外渗性粘液囊肿(多,无上皮衬里)和潴留性粘液囊肿(有上皮衬里、潴留的粘液团、结缔组织被膜) |
粘液囊肿 半透明、浅蓝色的小泡,黄豆、樱桃大小、质地软有弹性,流出蛋清样透明粘稠液体。反复破损后表现为较厚的白色瘢痕状突起,透明度减低 舌下腺囊肿 多见于青少年 1、单纯型 浅紫蓝色,有波动感。粘稠而略带黄色或蛋清样液体 2、口外型 浅突型 下颌下区肿物,穿刺可抽出蛋清样粘稠液体 3、哑铃型 |
1、口底皮样囊肿 口底正中,边界清楚,面团样柔韧感,无波动感,有压迫性凹陷 2、下颌下区囊性水肿 婴幼儿,囊腔内容物稀薄,无粘液,淡黄清亮,涂片镜检可见淋巴细胞 |
1、小唾液腺黏液囊肿 抽尽囊液后,注入2%碘酊2-3m再抽出,也可注射20%氯化钠,常用手术切除 2、舌下腺囊肿 切除 |
绝大多数唾液腺肿瘤属于上皮性肿瘤,间叶组织来源少见。良性占75% 腮腺:沃辛瘤(99mTc核素显象)、嗜酸性腺瘤;腺泡细胞癌、涎腺导管癌、上皮-肌上皮癌 腭部小唾液腺:多形性低度恶性腺癌 唇腺:管状腺瘤 磨牙后区腺源性肿瘤:粘液表皮样癌 舌下腺:少见,腺样囊性癌 恶性肿瘤可出现不同程度的面瘫症状,侵犯咬肌时张口受限。 舌根部唾液腺肿瘤有以下特点 ①病变位于黏膜下,临床不易发现,早期无自觉症状 ②舌部血液及淋巴循环丰富,运动频繁,易远处转移 诊断 1、临床诊断 2、影像学诊断 3、细针吸取活检(术前) 4、组织病理诊断及分类 治疗以手术为主。原则上不做选择性颈淋巴清扫术,但对高度恶性肿瘤病人应考虑选择性颈淋巴清扫术。对放疗不敏感,但可明显降低术后复发率(腺样囊性癌,其他手术切除不彻底、有肿瘤残存者,肿瘤与面神经紧贴,分离后保存面神经者) | ||||
多形性腺瘤 |
混合瘤 |
由肿瘤性上皮组织和粘液样或软骨样间质组成,分为细胞丰富型(较易恶变)及间质丰富型(易复发)易发生于腮腺 |
生长缓慢,常无自觉症状,病史较长。肿瘤界限清楚,质地中等,扪诊呈结节状,高起处常较软,可有囊性变,低凹处较硬,多为实质性组织。位于硬腭部、下颌后区固定不可动,一般可活动 |
手术切除,不能做剜除术,肿瘤包膜外正常组织处切除。保留面神经,下颌下腺瘤应包括下颌下腺一并切除 |
沃辛瘤 |
腺淋巴瘤,乳头状淋巴囊腺瘤 |
胚胎发育时期,腺体组织可以迷走到淋巴组织中,形成包膜后发生肿瘤变 |
1、多见于男性 2、好发年龄在40-70岁中老年 3、常有吸烟史 4、可有消长史 5、多位于腮腺后下极 6、圆形或卵圆形,表面光滑,质地软,有弹性感觉 7、多发性 8、术中肿瘤呈紫褐色,剖面囊腔形成,内含干酪样或粘稠液体 9、99mTc核素呈热结节,具有特征性 |
手术切除为主,可考虑连同肿瘤以及周围0.5cm以上正常腮腺切除 |
粘液表皮样癌 |
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 |
根据粘液细胞的比例、细胞的分化、有丝分裂象的多少,分为高分化或低分化两类。病理分级是指导治疗的重要指标 |
女性多于男性,腮腺好发,其次是腭和下颌下腺,其他小唾液腺,磨牙后腺 高分化:无痛性肿块、生长缓慢 大小不等,边界可清或不清,质地中等偏硬,表面结节状。腭部和磨牙后区的课呈囊性,表面黏膜呈浅蓝色。 低分化:生长快、有疼痛,边界不清,与周围组织粘连,常累及面神经,淋巴结转移率高,可出血行转移 |
高分化癌手术切除不彻底可复发,少发生颈淋巴结转移,血行转移更少见,术后生存率高,预后好。不用做术后放疗及颈淋巴清扫 低分化癌术后易复发,预后差低分化者宜用术后放疗,可以考虑选择性淋巴清扫术 分离后的神经可用液氮冷冻及术后放疗, |
腺样囊性癌 |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 ACC 圆柱瘤 最常见的唾液腺恶性肿瘤之一 |
腺样/管状型(分化好)及实性型(分化差) |
1、肿瘤易沿神经扩散,常有神经症状,疼痛、面瘫、舌麻木、舌下神经麻痹 2、肿瘤浸润性极强 3、易侵入血管,造成血行性转移,肺转移多见 4、颈淋巴结转移率很低 5、沿骨髓腔浸润,X片上无明显骨质破坏,不能根据有无骨质破坏来判断颌骨被肿瘤侵犯与否 6、单纯放疗不能达到根治 7、出了实性型外,一般生长缓慢,即使出现肺转移,如果原发灶得以根治,仍可考虑行原发灶手术治疗。 |
手术设计常规扩大手术正常周界,术中宜作冰冻切片检查,以确定周界是否正常 术后可采用化疗,以预防血行转移 一般不考虑颈淋巴结清扫,位于舌根部的淋巴转移率高,可以考虑行选择性颈淋巴结清扫术 配合术后放疗科明显降低术后复发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