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龋
一、概述
1.定义:龋是一种由细菌引起的牙硬组织的感染性疾病。最后导致有机物分解,无机晶体破坏,牙硬组织缺失。
2.发病情况:龋是一种古老的疾病。在原始洞人的头颅中就已经发现了龋。在铜器时代,龋的发病率为21.87%,而现代人的发病率为40~80%。龋的发病因种族和地区不同而不同。
3.好发部位:磨牙窝沟,牙邻接面,牙颈部。
4.特点:龋的发生是不对称的;龋的发病是从外向内;龋的发生一定要有细菌的参与;一旦腐质去除后,龋也就停止了。
二、临床分型:
1.急性龋:又称猖獗龋。短期内全口或多数牙发生龋。
2.慢性龋:进展缓慢,通常成人龋属此类。
3.静止龋:见于乳磨牙或第一、二恒磨牙,外观呈浅碟状。
第一节 龋
一、肉眼观察:
白垩色或墨浸色、棕黄色。早期粗糙,后期形成龋洞。
二、光镜观察:
横纹明显、混浊、色素沉着、透明、崩解
(一)平滑面龋:
病损呈三角形,其顶部朝向釉牙本质界。常发生在牙邻接面或接触点下方。
早期平滑面龋分四层:
1.透明层:
是釉质龋最早的病理改变。由于晶体脱矿,间隙增大,树胶进入孔隙后透明所致。该层孔隙容积约为1%,而正常釉质孔隙容积仅为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