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口腔颌面部视诊内容不包括
A. 面部皮肤颜色、营养状态、有无色素斑块
B. 颌面部外形对称性
C. 颌面各部分之间比例关系是否协调,有无颌面部畸形
D. 口唇的外形,笑线的高低,上下前牙位置与口唇的关系
E. 侧面轮廓是直面型、凸面型还是凹面型
答案:A
解析:口腔颌面部的视诊检查不包括面部皮肤颜色、营养状态、有无色素斑块,这方面的检查主要是了解全身的状态。
2. 全冠修复后引起龈炎的原因不包括
A. 食物嵌塞
B. 修复体固位不足
C. 边缘过长
D. 边缘不密合
E. 光洁度差,边缘粗糙
答案:B
解析:全冠修复后引起龈炎的原因包括:食物嵌塞、边缘过长、边缘不密合、光洁度差,边缘粗糙等。
3. 为使固定桥充分发挥咀嚼功能,首要的是
A. 恢复良好的桥体
B. 丰满的缺牙区牙槽嵴
C. 活髓基牙
D. 良好的固位、稳定
E. 合理的设计
答案:D
解析:为使固定桥充分发挥咀嚼功能,首要的是良好的固位和稳定。
4. 口腔环境中不利于有效稳定粘接的因素是
A. 咀嚼过程的扭力
B. 咀嚼过程的压力
C. 咀嚼过程的张力
D. 咀嚼过程的剪力
E. 以上均正确
答案:E
解析:口腔环境中不利于固定义齿有效稳定的因素包括:咀嚼过程中产生的扭力、压力、张力、剪切力。
5. 粘结力的产生是由
A. 分子间结合键的键力
B. 吸附力
C. 分子引力
D. 机械嵌合力
E. 由以上各种力共同产生
答案:E
解析:粘结力是由分子间结合键的键力、吸附力、分子引力、机械嵌合力等各种力共同产生的。
6. 人造冠就位的标志不包括
A. 龈边缘到达设计的位置
B. 咬合基本良好
C. 就位后不出现翘动现象
D. 冠边缘密合
E. 冠边缘与患牙预备体的颈部肩台密合无明显缝隙
答案:D
解析:冠边缘密合不是人造冠就位的参考标志。
试题来源:【2016口腔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宝典免费下载 】
|
7. 预备3/4冠邻沟的目的是
A. 增加3/4冠的厚度
B. 增加3/4冠的强度
C. 防止3/4冠舌向脱位
D. 保证与邻牙接触紧密
E. 有利于冠就位
答案:C
解析:3/4冠邻沟预备的目的是防止冠向舌侧脱位。
8. 选择基牙的最低限度是冠根比为
A. 1∶2
B. 2∶3
C. 3∶2
D. 1∶1
E. 2∶1
答案:D
解析:一般临床冠根的比例以1∶2或2∶3较为理想,冠根比为1∶1是选择基牙的最低限度,否则需增加基牙。
9. 按照无牙颌组织结构特点和全口义齿的关系,下颌舌骨嵴属于
A. 主承托区
B. 副承托区
C. 边缘封闭区
D. 缓冲区
E. 表面覆盖区
答案:D
解析:缓冲区主要指无牙颌的上颌隆突、颧突、上颌结节的颊侧、切牙乳突、下颌隆突、下颌舌骨嵴以及牙槽嵴上的骨尖、骨棱等部位。
10. 急性氟中毒的急救处理不包括
A. 催吐
B. 吸氧
C. 洗胃
D. 口服或静脉注射钙剂
E. 补糖、补液
答案:B
解析:急性氟中毒的主要症状是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甚至肠道出血等,急救处理中不需吸氧。
11. 简化口腔卫生指数所检查的代表牙是
A. 36、46的舌面
B. 16、26的唇(颊)面
C. 11、31、36、46的唇(颊)面
D. 16、26、11、31的唇(颊)面
E. A和D
答案:E
解析:简化口腔卫生指数只检查36、46的舌面,16、26、11、31的唇(颊)面。
12. 预防龋病的关键环节是
A. 控制菌斑
B. 控制糖的摄入
C. 氟化物的应用
D. 增强机体免疫力
E. 增强牙的抗龋能力
答案:A
13. 目前尚不能在人群中推广使用的防龋方法是
A. 预防性充填
B. 氟化物防龋
C. 免疫防龋
D. 窝沟封闭
E. 寻找蔗糖代用品
答案:C
解析:免疫防龋尚不能在人群中推广,是因为个体存在较大的差异。
14. 标准一致性试验不合格者的K值在
A. 0.1以下
B. 0.2以下
C. 0.3以下
D. 0.4以下
E. 0.5以下
答案:D
解析:标准一致性试验不合格者的K值在0.4以下。
15. 氟的防龋机制不包括
A. 降低釉质的溶解性
B. 促进早期釉质病损再矿化
C. 杀灭致龋菌
D. 抑制细菌酶活性
E. 使釉质能对抗牙萌出后的酸侵蚀
答案:C
解析:氟本身不具有杀灭致龋菌的功能。
16.钴铬合金可用于以下目的,除了(D)。
A.制作固定义齿
B.制作活动义齿基托
C.制作卡环
D.制作无缝牙冠
E.制作种植修复体
17.白合金片属于(D)。
A.高熔合金
B.中熔合金
C.低熔合金
D.锻制合金
E.焊合金
18.浸泡并软化印模膏的水温为(D)。
A.0℃
B.室温
C.50℃
D.70℃
E.90℃
19.义齿制作时,填胶应在材料调和后的哪一期进行( D)。
A.湿砂期
B.粥样期
C.胶粘期
D.面团期
E.橡皮期
20.义齿基托折断修理时最常采用(A)。
A.自凝塑料
B.热凝塑料
C.磷酸锌粘固剂
D.玻璃离子粘固剂
E.环氧树脂粘固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