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卫生服务研究
1、卫生服务研究的定义:卫生服务的供方、需方和第三方及其相互关系出发,研究卫生系统为一定的目的合理使用卫生资源,向居民提供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卫生服务的过程。
2、卫生服务研究基本程序:卫生服务的计划、实施及评价三个环节。
3、卫生服务研究领域中普遍关注的三个问题:
(1)提高卫生服务的普及程度和居民接受卫生服务的能力, 保证卫生服务利用的社公平性;
(2)控制医药费用, 提高卫生服务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改进卫生服务质量,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重点研究卫生服务需要、卫生资源供给、卫生服务利用三者之间的关系。
4、卫生服务研究的进展:
(1)上海县卫生服务研究经验的迅速推广
(2)卫生服务研究范围、内容和对象的进一步拓展
(3)卫生服务调查研究方法的发展
(4)多学科融合参与卫生服务研究格局的形成
5、卫生服务研究的分类:
(1)卫生系统研究
(2)卫生工作研究
(3)防治效果评价
(4)行为医学研究
6、卫生服务研究的内容:
(1)社会因素对卫生系统的影响 (2)评价人群的医疗卫生服务需要 (3)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1卫生人力2卫生机构3装备和供应4知识和技术
(4)卫生系统的组织结构与功能 (5)卫生系统的经济分析 (6)卫生服务效果评价
7、卫生服务研究的方法:
(1)描述性研究
1考察卫生服务发展的变动规律,预测卫生事业发展趋势
2比较不同国家或地区卫生服务状况和水平
3分门别类研究卫生事业的特点,评价卫生服务的效益及效果
(2)分析性研究
研究卫生服务的因素,如年龄、性别、医疗保健制度等,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经常应用。
(3)实验性研究
以社区人群作为实验研究对象,进行干预试验。如缺氟地区采用饮水加氟预防龋齿等。
(4)数学模型方法
应用数学模型从理论上阐述卫生服务与有关因素的联系及多变量间的函数关系,如卫生人力、病床需要量的预测等。
(5)系统分析法
运用系统分析技术,综合各因素之间的联系,提出备选方案,进行可行性评价和优化选择。
(6)综合评价法
7国12地区的卫生服务研究,为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提供依据。
(7)投入产出分析法
成本—效益分析、成本---效果分析、成本---效用分析
(8)家庭健康询问抽样调查
常规卫生信息登记报告系统
家庭健康询问抽样调查:一次性、重复性、连续性横断面调查
8、卫生服务需要、需求与利用
(1)卫生服务要求:反映居民要求预防保健、增进健康、摆脱疾病、减少致残的主观愿望,不完全是由自身的实际健康状况所决定。
(2)卫生服务需要:主要取决于居民的自身健康状况,是依据人们的实际健康状况与“理想健康状态”之间存在的差距而提出的对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卫生服务的客观需要和由医疗卫生专业人员判定的需要,两者有时是一致的,有时是不一致的。
(3)卫生服务需求:从经济和价值观念出发,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水平上人们愿意而且有能力消费的卫生服务量。1有效需求不足2过度需求:患者过度需求;供给诱导需求
(4)卫生服务利用:需求者实际利用卫生服务的数量,是人群卫生服务的数量和卫生资源供给量相互制约的结果,直接反映了卫生系统为居民健康提供卫生服务的数量和工作效率,间接反映了卫生系统通过卫生服务对居民健康状况的影响,但不能直接用于评价卫生服务的效果。
(5)卫生服务需要、需求、利用之间的联系:卫生服务需求是由需要转化而来的。理论上讲,如果人们的卫生服务需要都能转化为需求,需求就有可能通过对卫生服务的实际利用得到满足。
9、卫生服务需要的测量与分析指标:疾病指标、死亡及其构成指标、残疾指标、营养与生长发育指标、心理指标、社会指标、由这些指标派生出来的指数。
10、反映居民的卫生服务需要量水平的指标:
(1)死亡指标 :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平均期望寿命
综合反映社会发展水平、居民健康水平及医疗卫生保健水平的敏感指标
(2) 死因顺位及构成
(3) 死亡年龄、性别、职业、医疗保障制度、受教育程度等
11、反映居民医疗服务需要量和疾病负担的指标:
(1)疾病频率指标:
1两周患病率=前两周内患病人(次)数/调查人数×%或‰
患病:自觉身体不适并就医;自觉身体不适未就医,但自我医疗;自觉身体不适未就医,但休工、休学或卧床1天以上
2慢性病患病率=前半年内患慢性病人(次)数/调查人数×100%或l000‰
慢性病:调查的前半年内经诊断有慢性病;半年以前经诊断有慢性病,在调查的前半年内有发作,并采取了治疗措施
3健康者占总人口百分比:健康者占总人口百分比:即每百调查人口中健康者所占的百分比
(2)疾病严重程度指标:
1两周卧床率=前两周内卧床人(次)数/调查人数×l00%或1000‰
2两周活动受限率=前两周内活动受限人(次)数/调查人数×100%或1000‰
3两周休工(学)率=前两周内因病休工(学)人(次)数/调查人数×100%或1000‰
4两周患病天数=前两周内患病总天数/调查人数
此外还有失能率、残障率以及两周卧床天数、休工天数、休学天数等。
8、门诊服务利用:
(1)两周就诊率=调查前两周内就诊人(次)数/调查人数*100%
(2)两周患者就诊率=调查前两周内患者就诊人(次)数/两周患者总例数*100%
(3)两周患者未就诊率=调查前两周内患者未就诊人(次)数/两周患者总例数*100%
9、住院服务利用:
(1)住院率=调查前一年内住院人(次)数/调查人数*100%
(2)人均住院天数=总住院天数/总住院人(次)数
(3)未住院率=需住院而未住院患者数/需住院患者数*100%
10、预防保健服务利用:预防保健服务包括计划免疫、健康教育、传染病控制、妇幼保健等。
采取卫生机构登记报告和家庭询问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收集资料,可通过比较居民实际接受的服务与按计划目标应提供的服务量进行测量与评价。
11、卫生服务需要与利用指标的应用:
(1)测算目标人群卫生服务需要量和利用量
两周指标平均值乘以26,再除以调查人数,就可得出全年每人每年患病、休工(学)及卧床人数或天数,因病伤门诊和住院人次数,以及医药费用等。
(2)为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提供依据
(3)计算疾病造成的间接经济损失
12、影响卫生服务需要与利用的因素:人口数量及其年龄性别构成、社会经济因素、文化教育、卫生服务质量及设施、医疗保健制度、气候地理条件、行为心理、婚姻与家庭
13、卫生人力资源:是卫生资源中最宝贵且具活力的一种资源,是制定与实现国家卫生发展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卫生人力是指经过专业培训、在卫生系统工作、提供卫生服务的人员,包括已在卫生部门工作和正在接受规范化医学教育和培训的人员。
14、卫生人力规划:
(1)卫生人力需求预测方法:
1健康需要法
需要量是指排除了社会经济、医疗保险和费用、教育水平、风俗习惯、行为方式等影响居民利用卫生服务因素后,居民对卫生服务的客观需求。然后根据卫生服务的需要量和卫生人员工作量来确定卫生人员的需要量。
这种方法是建立在一种资源不受制约的理想条件的基础上,而对实际的是否能够实现预测的结果不予以考虑。它的预测结果可能会超过目前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水平。卫生需要量法适用于某种类型的卫生服务,如公共卫生、妇幼保健等 。
2健康需求法
这种方法与“健康需要法”不同之处在于它考虑卫生服务的实际利用情况,是根据过去和现在的卫生服务提供和利用水平来预测未来需要的卫生人力数。
3服务目标法
确定预测年的卫生服务产出量,然后制定目标年每类卫生技术人员的工作量标准,前者除以后者可得目标年的卫生人力数或用医疗设备人员配置比例算出目标年卫生人力数。
主要从服务提供的角度确定目标,而不是从服务对象的需求或需要角度出发,这是与健康需要法及健康需求法的区别。
4人口比值法
预测目标年各类卫生技术人员的卫生人力与人口的比值;根据人口测算模型测算目标年的人口数,将预测的卫生人力/人口的比值乘以目标年的预测人口数就得到目标年的卫生人力数。
另外,还有定性预测方法、统计模型预测方法(时间序列、多元回归、灰色模型、组合预测等)
(2)卫生人力供给:卫生人力存量、未来增加量及流失量
(3)卫生人力管理:卫生人力政策和规范、调节卫生人力需要或需求、卫生人力的监督和指导、卫生人力的激励、卫生人力的使用和评价
15、卫生费用:
广义:指一定时期内为保护人群健康直接和间接消耗的社会资源,包括一切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消耗,以货币来计量。
狭义:指在一定时期内为提供卫生服务直接消耗的经济资源。
直接:指利用卫生服务而支付的费用,包括病人就诊支付的各种服务费、化验费、药费及材料费等
间接:因病误工的工资、车旅费、营养费、照顾病人的误工工资等。
卫生费用研究的内容:费用的来源和流向;费用的构成和特点;费用的分配和使用是否公平;影响费用的因素及变动趋势等。
*卫生费用评价指标
(1)卫生总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百分比
(2)人均卫生费用
(3)政府财政预算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百分比
(4)卫生事业费占财政支出百分比
(5)卫生各部门的投资比例
(6)门诊和住院费用构成
(7)医疗、卫生防疫和妇幼卫生费用的比例
16、卫生服务综合评价内容的主要特征:1)适宜程度 2)足够程度3)进度4)效率
5)效果6)影响
17、卫生服务综合评价指标的筛选原则:重要性、有效性、特异性、敏感性、代表性、可靠性、可获得性
18、卫生服务综合评价方法:
1)派克:人群卫生服务需要量、资源投入量、服务产出量、工作过程、结果、效益、效果七个方面评价
2)劳埃姆:项目目标评价、医疗服务需要量评价、卫生服务利用接受能力评价、卫生资源评价、工作活动和态度评价、工作过程评价、结果与效果评价、费用与效益评价8个方面评价
3)萨盖特:卫生服务是否有效;公众能否利用到有效的卫生服务;提供服务的数量和质量是否充分、可靠;费用是否低廉4个方面评价
4)世界卫生组织:将人群健康需要、卫生服务利用和卫生资源3个方面有机联系起来,以人群健康需要量、卫生服务利用量和卫生资源投入量3类指标的平均数作为划分高低的标准,组成8种组合,以此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卫生服务状况进行综合评价,为制订卫生服务发展规划、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提供参考依据。
卫生服务综合评价模式
卫生 服务 利用 |
高需要 |
低需要 | ||
高资源 |
低资源 |
高资源 |
低资源 | |
高 低 |
A型(平衡型) 资源分配适宜 C型 资源利用率低 |
B型 资源利用率高 D型 资源投入低 |
E型 过度利用 G型 资源投入过度 |
F型 资源利用率高 H型 资源分配适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