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
资讯
当前位置:考试网 >> 执业医师 >> 公共卫生医师 >> 考试辅导 >> 文章内容

2016年公共卫生执业医师《医学微生物学》章节考点:第二十二章

   2016-08-22 15:30:15   【

  第二十二章 病毒的感染与免疫

  第一节 病毒的致病作用

  一、病毒感染的传播方式

  病毒感染的传播方式有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

  水平传播:病毒在人群不同个体之间的传播。

  垂直传播:病原体从宿主的亲代到子代,主要通过胎盘或产道传播。

  二、病毒感染的致病机制(简述)

  ㈠对宿主细胞的致病作用

  1、杀细胞效应: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复制完毕,可在很短时间内一次释放大量子代病毒,细胞被裂解死亡,主要见于无包膜病毒。在体外实验中,通过细胞培养和接种杀细胞性病毒经一定时间后,可用显微镜观察到细胞变圆、坏死,从瓶壁脱落等现象,称为细胞病变效应(CPE)。

  2、稳定状态感染:某些病毒进入细胞后能够复制,却不引起细胞裂解、死亡,这常见于有包膜病毒,病毒以出芽方式释放自带,细胞在短期内不会死亡,但会发生变化,会出现细胞融合和细胞表面产生新抗原。

  3、包涵体形成:有些细胞在病毒感染后,于胞浆或核内出现特殊的斑块状结构。是病毒的增殖部位,可作为病毒感染的诊断依据。

  4、细胞凋亡

  5、基因整合与细胞转化:病毒基因部分或全部与宿主细胞基因整合,并传至子代细胞,不产生子代病毒,细胞也不破坏。

  可引起细胞遗传改变细胞转化;

  也可发生细胞恶化肿瘤相关病毒。

  ㈡病毒感染的免疫病理作用

  通过与免疫系统相互作用,诱发免疫反应损伤机体。

  1、抗体介导的免疫病理作用:病毒的包膜蛋白、衣壳蛋白均为良好的抗原,能刺激机体产生相应抗体。

  2、细胞介导的免疫病理作用:

  3、致炎性细胞因子的病理作用:

  4、免疫抑制作用:某些病毒感染可抑制免疫功能。

  ㈢病毒的免疫逃逸

  病毒的免疫逃逸能力:病毒可能通过逃避免疫监视、防止免疫激活或阻止免疫反应发生的方式逃脱免疫应答。

  三、病毒感染的类型

  ㈠显性感染与隐性感染

  1、显性病毒感染:

  2、隐性病毒感染:病毒进入机体不引起临床症状。隐性感染者称为病毒携带者。

  ㈡急性病毒感染

  ㈢持续性病毒感染:

  慢性感染:病毒在感染后未完全清除,血中可持续检测出病毒,并可经数学、注射而传播,症状无或轻微,反复发作,迁延不愈。

  潜伏感染:原发感染后,病毒并未从体内完全消失,其基因潜伏于某些组织细胞内而不复制,但在一定条件下,病毒被激活,再度复制使疾病复发。

  慢发病毒感染:为慢性发展的进行 性加重的病毒感染。 潜伏期长,症状出现后呈进行性加重,直至死亡。

  急性病毒感染的迟发并发症:麻疹致亚急性硬化性脑炎(Subacute Sclerosiny panencephalitis,SSPE)

  四、病毒与肿瘤

纠错评论责编:hanbing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examw.cn

  • 2016年环球网校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辅导单科基础强化班招生
    ¥50.00
  • 2016年环球网校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辅导班次报名
    ¥200.00
  • 2016年环球网校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辅导精品套餐报名
    ¥650.00
  • 2016年环球网校临床助理医师考试辅导单科基础强化班招生
    ¥50.00
  • 2016年环球网校临床助理医师考试辅导全科辅导班报名
    ¥200.00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