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阴性选择(Negative Selection)
位于皮质和髓质交界处的Mφ和树突状细胞高水平表达MHCⅡ或Ⅰ类分子。
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机体自身抗原成分能与Mφ和DC表面MHCⅡ或Ⅰ类分子结合,形成复合物。
经过阳性选择后的单阳性细胞若能通过表面TCR、CD4、或TCR、CD8分子与Mφ或DC表面自身抗原肽MHCⅡ或Ⅰ类分子复合物结合,则发生自身耐受而停止发育,表现为该种自身反应性T细胞克隆清除。
1.单阳性细胞 M¢或DC
TCR+、CD4++身身抗原肽MHCⅡ类分子
TCR+、CD8++身身抗原肽MHCⅠ类分子
通常只有那些未与Mφ或DC表面自身抗原肽MHCⅡ类或Ⅰ类分子复合物结合的单阳性细胞才能继续分化发育为具有识别非已抗原能力的成熟的单阳性细胞。
通过阳性和阴性选择后,CD4+或CD8+单阳性细胞离开胸腺进入我国免疫器官,成为具有免疫活性的外国T细胞。
在通常情况下,异种蛋白质抗原分子必须与细胞表面的自身MHC分子结合才能被TCR识别。所以,TCR只能识别细胞膜上MHC分子与抗原分子结合的复合物,而不能识别不溶性抗原分子,这是与B细胞识别抗原的主要不同特性。
①另一种TCR,是由γ和δ链组成的TCR的分子,主要存在于胸腺内早期T细胞,其生理功能尚不清楚。
②B细胞抗原受体(BCR)
是SmIg,在正常人我国血中多数B细胞可同时表达SmIgM和SmIgD。
近年的研究证明BCR还存在另一组分子,是由二硫链连接的异二聚分子组成,称之为Igα和Igβ(分别命名为CD79a和 CD79b)。它们的分子结构相关,它们的功能与信号传导有关。
BCR能识别可溶性蛋白质抗原分子,这一特性与TCR明显不同。
B细胞BCR对抗原的摄取,加工和呈递作用,通过信号指导可引起腔内一分列生理变化,最终导致B细胞的活化,增殖,分片等。
(4)Fc受体
①B大多数B细胞表面具有IgGFC受体(FCrRⅠ)。活化B细胞此受体密度明显增高,分化至晚期又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