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
资讯
当前位置:考试网 >> 执业医师 >> 中医助理医师 >> 复习指导 >> 中医助理医师内科学考点串讲:中暑

中医助理医师内科学考点串讲:中暑

来源:考试网   2019-10-29   【

  中 暑

  病因

  指人体长时间暴露于高温或强烈热辐射环境中,引起以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及水、电解质紊乱等对高温环境适应不全的表现为特点的一组疾病。

  原因有:

  环境温度过高;

  机体产热增加;

  机体散热减少;

  汗腺功能障碍。

  发病机制

  热射病:人体受外界环境中热源的作用,体内热量不能通过生理性散热达到热平衡,致使体内热蓄积而体温升高,体温调节中枢失控,汗腺功能衰竭,使散热量减少,体温骤增。当体温>42℃时,蛋白质变性,体温>50℃时数分钟内细胞即可发生死亡。

  热痉挛:高温环境中大量出汗,导致失水失钠,进而仅补充水分,出现低钠血症,表现为肌肉痉挛、疼痛。

  热衰竭:由于人体对高温环境不适应,引起周围血管扩张,循环血容量不足,发生虚脱;亦可伴有过多出汗而失水和失钠。

  临床表现

  热射病:典型临床表现为高热,体温常>41℃、无汗和意识障碍。先有全身软弱、乏力、头昏、头痛、恶心、出汗减少,继而体温迅速上升,出现嗜睡、谵妄甚至昏迷。查体可见皮肤干燥、灼热、无汗,呈潮红或苍白色,周围循环衰竭时出现发绀;脉率增快,血压偏低,脉压增宽,可伴有心律失常;呼吸浅速,病情严重者呈陈-施呼吸、全身肌肉抽搐;瞳孔先缩小后期扩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危重患者出现休克、心力衰竭、肺水肿、脑水肿、肝肾功能衰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严重并发症。

  热痉挛:常先有大量出汗,随后四肢肌肉、腹壁肌肉甚至胃肠道平滑肌发生阵发性痉挛和疼痛。实验室检查多有血钠和血氯降低,尿肌酸增高。

  热衰竭:先有头痛、头晕、恶心,继之口渴、胸闷、面色苍白、冷汗淋漓、脉搏细弱或缓慢、血压偏低。可有晕厥、手足抽搐。危重者有周围循环衰竭表现。实验室检查多有低钠和低钾血症。

  诊断:根据高温作业后体温升高、肌肉痉挛和(或)晕厥,并排除其他症状相似的疾病后,即可诊断。

  先兆中暑:在高温环境中劳动一定时间后,出现头昏、头痛、口渴、多汗、全身疲乏、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

  轻症中暑:除有先兆中暑的症状外,出现面色潮红、大量出汗、脉搏快速等表现,体温升高至38.5℃以上。

  重症中暑:包括热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3型。

  诊断与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

  热射病应与脑炎、有机磷杀虫药中毒、中毒性肺炎、菌痢、疟疾等疾病鉴别;

  热衰竭应与消化道出血、异位妊娠、低血糖症等鉴别;

  热痉挛伴腹痛应与各种急腹症鉴别。

  治疗

  紧急处理:迅速将患者转移至阴凉通风处休息或静卧,口服凉盐水、清凉含盐饮料。

  补充水、电解质。

  降温治疗:为热射病的关键性治疗措施。

  物理降温:可将患者浸浴在4℃水中,并按摩四肢皮肤。或在头部、腋窝、腹股沟处放置冰袋,并用电扇吹风,加速散热。

  药物降温:氯丙嗪是协助物理降温的常用药物。

  对症治疗。

  应用糖皮质激素。

纠错评论责编:jianghongying
考试题库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