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
概念
心脏骤停(SCA)是指心脏机械活动突然停止,射血功能骤丧失,是临床最危急的情况之一。
心脏性猝死是指因各种心脏原因引起急性症状发作后1小时内发生的以意识突然丧失为特征的无法预测的死亡。
病因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最常见。
既往有原发性室颤或室扑史,无脉性持续性室速史,频发性与复杂性室性快速心律失常史,左室射血分数低于30%或有明显心力衰竭,有QT间期延长伴晕厥史,心肌梗死后期的室性早搏等均是猝死的危险因素。
诊断
心脏性猝死的临床过程
前驱期:心绞痛发作,胸闷、心悸加重,易于疲劳等。在心电监护下,如发现频发、多源、成对出现的室早或室早R-on-T,短阵室速,心室率低于50次/分,QT间期显著延长等,均可是心脏骤停的先兆,但心脏骤停也可无前驱期表现。
终末事件期:可出现心率明显改变、室性心动过速。在无心电监护下发现低心排血量状态,长时间的心绞痛或急性心肌梗死的胸痛,急性呼吸困难,头晕,黑矇,突然抽搐等。
心脏骤停:依次出现心音消失、大动脉搏动消失、血压测不出,突然出现意识丧失(心脏骤停后10秒内)或伴短暂抽搐(心脏骤停后15秒);断续出现叹息样的无效呼吸,随后呼吸停止(心脏骤停20~30秒),皮肤发绀。心脏骤停30秒后出现昏迷;心脏骤停后 30~60秒出现瞳孔散大、固定。
生物学死亡:大部分患者在4~6分钟开始发生不可逆脑损害,随后经数分钟发生生物学死亡。
心脏骤停的判断
主要依据
突然意识丧失;
心音或大动脉(颈动脉、股动脉)搏动消失;
心电图呈现:心室颤动、室性自主心律(即心肌电-机械分离)或心室停搏(心电完全消失而呈一条直线或偶有P波)。
在上述3条主要诊断依据中,以心电图的诊断最为可靠,但临床很难做到。为争取时间,单凭第2条就可以决定开始实施心肺复苏(CPR)。
次要依据
双侧瞳孔散大、固定、对光反射消失;
自主呼吸完全消失,或先 呈叹息或点头状呼吸,随后自主呼吸消失;
口唇、甲床等末梢部位出现发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