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
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理
临床表现与临床分型
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诊断及鉴别诊断
治疗
病因
免疫因素:肠道黏膜的免疫反应的激活是导致本病的直接原因。
遗传因素:
感染因素:本病可能由痢疾杆菌、溶组织阿米巴或病毒、真菌所引起。
精神神经因素。
发病机制:
遗传易感者通过环境、外源因素
肠黏膜损伤
致敏肠道淋巴组织
免疫调节和反馈失常
自身免疫反应
慢性、持续的炎症
病理
病变部位:直肠和乙状结肠
病理变化:以溃疡糜烂为主,具有弥散性、浅表性、连续性的特点。早期易出血。此后形成小溃疡,继而溃疡面呈大片融合。
临床表现与临床分型
消化系统表现
症状:
腹泻:最主要的症状,常反复发作或持续不愈,轻者每天排便2~4次,便血轻或无。重者排便频繁,脓血显见,甚至大量便血。黏液血便是本病活动期的重要表现。
腹痛:部位多在左下或下腹部,亦可涉及全腹
疼痛→便意→排便→缓解
体征:左下腹部压痛,有些患者可触及呈管状的乙状结肠。若有腹肌紧张、反跳痛、肠鸣音减弱,应警惕结肠扩张、肠穿孔等并发症。
全身症状
急性期可有发热,重症常出现高热。
病情持续活动可出现衰弱、消瘦、贫血、低蛋白血症、电解质紊乱等表现。尤易发生低血钾。
临床表现与临床分型
肠外表现
关节炎
结节性红斑
虹膜炎
强直性脊柱炎
坏疽性脓皮病
口腔复发性溃疡
慢性肝炎
临床分型
根据病情经过分型
初发型:首次发病。
慢性复发型:临床最多见,发作与缓解交替。
慢性持续型:症状持续半年以上,可急性发作。
急性暴发型:少见。
根据病情程度分型
轻型:腹泻每天<4次,无发热,贫血和便血轻或无,血沉正常。
中型:介于轻、重型之间,腹泻每天>4次,仅伴有轻微全身表现。
重型:腹泻每天>6次,多为肉眼脓血便,体温>38℃至少持续2天以上,脉搏> 100次/分钟,血红蛋白≤70g/L,血沉>30mm/h,血清白蛋白<30g/L,体重短期内明显减轻。常有严重的腹痛、腹泻、全腹压痛,严重者可出现失水和虚脱等毒血症征象。
根据病变范围分型:
直肠炎
直肠乙状结肠炎
左半结肠炎
广泛性或全结肠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