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统疾病
病因与发病机制
幽门螺杆菌(Hp)感染:最主要的病因。
自身免疫反应:自身抗体与壁细胞结合后,导致维生素B12吸收不良,导致恶性贫血。
十二指肠液反流:十二指肠液反流,其中的胆汁和胰酶可以造成胃黏膜的损伤,产生炎症。
理化及其他因素:遗传、年龄、吸烟、饮酒、饮食习惯等因素有关。
病理
主要发生于黏膜层,从浅表逐渐向深部扩展至腺区。
黏膜炎症、萎缩、上皮化生。
临床表现
慢性浅表性
慢性萎缩性胃炎
根据部位分以下两种:
|
A型胃炎(胃体胃炎) |
B型胃炎(胃窦胃炎) |
发生部位 |
胃体或胃底 |
胃窦部 |
主要原因 |
由自身免疫反应引起 |
Hp感染 |
其他原因 |
|
化学损伤如:十二指肠液反流、非甾体抗炎药、吸烟 |
症状:
常出现上腹痛、饱胀不适,以进餐后明显,可伴嗳气、反酸、恶心等,少数患者伴有上消化道出血。慢性胃体炎可有纳差、体重减轻及贫血表现。
体征:上腹部可有轻压痛。
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胃液分析:
B型胃炎:胃酸分泌多正常,有时降低或升高。
A型胃炎:黏膜萎缩严重者,胃酸分泌减少,严重者胃酸缺如。
血清学检查
自身抗体:抗壁细胞抗体阳性,抗内因子抗体阳性。
血清胃泌素水平:
萎缩性胃体炎:血清胃泌素水平升高。
萎缩性胃窦炎:胃泌素水平降低。
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Hp检测:13C或 14C尿素呼气试验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胃镜检查:是诊断最可靠的方法。
非萎缩性胃炎:黏膜红斑,粗糙不平,出血点/斑。
萎缩性胃炎:黏膜苍白或灰白色,呈颗粒状,黏膜血管显露,皱襞细小。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确诊依赖于胃镜和黏膜活检,Hp检测及血清学检查有助于病因学分析及诊断。
鉴别诊断:
消化性溃疡
胃癌
功能性胃肠病
慢性胆囊炎
治疗
一般措施。
抗菌治疗:根除Hp。
质子泵抑制剂
胶体铋剂 为主+两种或三种抗菌药物
1~2周为一个疗程。
保护胃黏膜:氢氧化铝凝胶、复方氢氧化铝片、硫糖铝等;A型胃炎不宜应用抗酸药。
对症处理:
腹胀、恶心呕吐、腹痛明显者,可用多潘立酮或西沙必利;
伴发恶性贫血者应予维生素B12治疗,补充多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
出现重度不典型增生时宜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