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
资讯
当前位置:考试网 >> 执业医师 >> 中医助理医师 >> 复习指导 >> 中医助理医师内科学考点串讲:心肌梗死

中医助理医师内科学考点串讲:心肌梗死

来源:考试网   2019-10-16   【

  心肌梗死

  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诊断与鉴别诊断

  治疗

  发病机制

  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管持久痉挛,致使冠状动脉血供中断,相应区域心肌严重而持久的缺血,即可发生心肌梗死(MI)。

  临床表现

  先兆表现:最常见的是原有的稳定型心绞痛变为不稳定型,或突然出现心绞痛发作等。

  症状

  疼痛:最早出现和最突出的症状,疼痛程度更剧烈,持续时间更长,可达数小时至数天,多无诱因,休息和含服硝酸甘油多不能缓解。患者常有烦躁不安、出汗、恐惧、濒死感。

  心律失常:以室性心律失常最多。

  低血压和休克。

  心力衰竭:主要是急性左心衰竭。

  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上腹胀痛和肠胀气,部分患者出现呃逆。

  其他:发热、心悸等。

  临床表现

  体征

  心脏体征:

  心脏浊音界可轻至中度增大;

  心率增快或减慢;

  心尖区第一心音减弱;

  可出现舒张期奔马律;

  心尖区粗糙的收缩期杂音或伴有收缩中晚期喀喇音。部分患者发病后2~3天出现心包摩擦音。

  血压:早期可增高,随后均降低。

  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心电图

  特征性改变:ST段抬高、病理性Q波、T波倒置。

  动态性改变

  起病数小时内,异常高大两肢不对称的T波;

  数小时后,ST段明显抬高,弓背向上与直立的T波连接,形成单相曲线。数小时至2天内出现病理性Q波,同时R波减低;

  ST段抬高持续数日至2周,逐渐回到基线水平,T波则变为平坦或倒置;

  数周至数月后,T波呈V形倒置,两肢对称,为慢性期改变。

  定位和定范围

  心肌梗死的心电图定位诊断

部位

特征性ECG改变导联

对应性改变导联

前间壁

V1~V3

 

局限前壁

V3~V5

 

前侧壁

V5~V7

Ⅰ、Ⅱ、aVL

广泛前壁

V1~V6

 

下壁

Ⅱ、Ⅲ、aVF

Ⅰ、aVL

高侧壁

Ⅰ、aVL

 

右室

V3R~V7R,多伴下壁梗死

 

  超声心动图

  放射性核素检查

  实验室检查

  血液一般检查:血白细胞可增至(10~20)×109/L,中性粒细胞增多,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或消失;红细胞沉降率增快。

  血心肌坏死标记物:

  肌红蛋白 肌红蛋白出现最早,敏感性强,特异性差;

  肌钙蛋白I(cTnI)或T(cTnT)肌钙蛋白随后出现,特异性强持续时间长,

  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敏感性弱于肌钙蛋白,对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

  典型的临床表现

  典型的ECG改变

  血清肌钙蛋白和心肌酶

12
纠错评论责编:jianghongying
考试题库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