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清热药
第一节 概述
1.分类、功效与主治病证
清热药根据其性能,主要分为清热泻火、清热燥湿、清热凉血、清热解毒、清虚热五类。分别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及清虚热的作用。
2.配伍方法
若里热有表证者,当先解表或表里同治;气血两燔者,宜气血两清;里热兼阴虚者,应兼以滋阴;里热积滞者,当配以泻下;兼脾胃虚弱者,应辅以补脾。
3.使用注意
本类药物多寒凉,易伤脾胃,故脾胃气虚,食少便溏慎用;苦寒药物宜化燥伤阴,热证伤阴或阴虚患者慎用;阴盛格阳、真寒假热之证,禁用清热药。
第二节 清热泻火药
石膏
性味归经辛、甘,大寒。
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大寒清热,味辛透热,退热力强):主治肺胃气分实热证(壮热、烦渴、脉洪大等);肺热咳嗽;胃火牙痛;头痛。
煅用收湿、敛疮生肌、止血:疮疡不敛;湿疹瘙痒;水火烫伤;外伤出血。
注意脾胃虚寒者慎用。
知母
清热泻火外治外感热病,高热烦渴,内治肺热咳嗽,胃热消渴。
生津润燥肺燥咳嗽;肠燥便秘;骨蒸潮热。
注意炮制品,配伍。
生知母清热泻火力强;盐知母如肾,长于滋阴。
常与石膏配伍。
石膏与知母功效主治异同:
相同点:
二药均能清热泻火、生津止渴,用于外感热病之高热烦渴,内伤病的胃热消渴、肺热咳喘等。
同中之异:
石膏大寒,清热泻火优于知母,知母质润,生津止渴优于石膏。
不同点:
石膏煅用能收湿、生肌、敛疮、止血,外治用于溃疡不敛、湿疹瘙痒、水火烫伤等;
知母能润肠通便、滋肾阴清相火,治疗肠燥便秘、肾阴虚证,为石膏所不具备。
芦根
清热泻火,生津止渴,除烦外感风热、温病初起之烦热口渴,肺热咳嗽,肺痈吐脓。
止呕(特点:清胃热以止呕)胃热呕吐。配竹茹、生姜。
利尿热淋涩痛。
天花粉
清热泻火,生津止渴用于热病烦渴;内热消渴;肺热燥咳。
消肿排脓用于疮疡肿毒。
注意不宜与乌头同用。孕妇禁服。
淡竹叶
功效清热泻火,除烦,利尿。
主治病证热病烦渴;口疮尿赤,热淋涩痛。
栀子
泻火除烦①热病心烦之要药(配淡豆豉);②高热烦躁神昏(配黄芩、黄连、黄柏)。
清热利湿特点:使热邪由小便排除体外。应用:①黄疸(配茵陈),②血淋涩痛,③目赤肿痛。
凉血解毒应用:①血热吐衄;②火毒疮疡等。
夏枯草
清热泻火,明目①肝火亢盛之目珠疼痛(配桑叶、菊花、决明子);②肝阴不足,疼痛入夜尤甚者等(配枸杞子)。
散结消肿瘰疬、痰核、乳痈、淋巴结核等。
决明子
清热明目用于肝热或风热上攻之目赤肿痛。
润肠通便热结肠燥便秘。
第三节 清热燥湿药
黄芩、黄连、黄柏功效主治异同:
相同点: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湿热引起的黄疸、泻痢、淋证、湿疹湿疮,三焦热盛引起的高热、烦躁、痈肿疮毒等。
同中之异:黄芩善清上焦热,黄连善清心经热和中焦热,黄柏善清下焦热。
不同点:黄连与黄芩又同能凉血,治疗血热妄行证,其中黄芩尚可安胎,治疗热扰胎元之胎动不安;黄柏又能泻火除蒸,治疗肾阴虚、相火妄动之遗精、骨蒸发热、盗汗等。
龙胆
少量用健胃;
清热燥湿长于清泄肝胆湿热。①肝胆湿热之黄疸、阴肿阴痒、带下,②湿疹瘙痒。
泻肝胆火用于肝胆火盛之目赤、耳聋、胁痛、口苦、惊风抽搐等。
苦参
清热燥湿①肝胆湿热之黄疸、阴肿阴痒,②大肠湿热之痢疾、便血,③下湿热之赤白带下,④肌肤湿热之湿疹、湿疮。
杀虫①皮肤瘙痒,②疥癣麻风,③外用治疗滴虫性阴道炎。
利尿湿热小便不利。
注意配伍(配白鲜皮,白蒺藜,地肤子、忌配藜芦),禁忌证。
秦皮
功效清热燥湿,收涩止痢,止带,明目。
白鲜皮
功效清热燥湿,祛风解毒。
第四节 清热解毒药
金银花与连翘功效主治异同:
相同点: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用于热毒疮痈、风热感冒、温病初期等。
同中之异:金银花凉散风热优于连翘,连翘解毒消痈优于金银花,素有“疮家圣药”之称。
不同点:金银花又入血分,能凉血止痢,治疗热毒血痢;连翘又入心经,能清心开窍,治疗温病热陷心包之高热神昏,尚可散结、利尿,治疗瘰疬、痰核以及热淋尿少等。
穿心莲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燥湿。
用法用量6~9g。煎服,煎剂易致呕吐,故多作丸、散、片剂。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不宜多服久服;脾胃虚寒者不宜用。
大青叶、板蓝根、青黛功效主治异同:
相同点:三药均能清热解毒、凉血消斑、利咽消肿,用于温病热入营血之高热神昏、发斑发疹,以及火毒诸证如痈肿疮毒、丹毒等。
不同点:①大青叶长于凉血消斑,多治斑疹吐衄;②板蓝根长于利咽,善治大头瘟、痄腮,咽喉肿痛;③大青叶与板蓝根不仅清营血分热邪,又能清解卫分、气分之热,故二药对风热表证、温病初期有效;④青黛兼能清泄肝火,治疗肝热生风、小儿惊痫以及肝火犯肺之咳痰咯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