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A1 型题
1.产褥期是指
A.从胎盘娩出至产妇全身各器官除子宫外恢复或接近正常末孕状态所需的一段时期
B.从胎儿娩出至产妇全身各器官除乳腺外恢复或接近正常末孕状态所需的一段时期
C.从胎儿娩出至产妇全身各器官恢复或接近正常末孕状态所需的一段时期
D.从胎盘娩出至产妇全身各器官除乳房外恢复或接近正常末孕状态所需的一段时期
E.从胎儿娩出至全身各器官除子宫外恢复或接近正常未孕状态所需的一段时间
2. 产后子宫恢复正常大小的时间一般在产后
A. 1 月
B .2 月
C . 4 周
D . 6 周
E.1月
3. 产褥期变化最大的器官是
A.子宫
B .乳房
C .腹壁
D .胃
E.心脏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产褥期子宫复旧的速度与产后哺乳无关
B .胎膜附着处的修复约需 6 周左右
C. 正常情况下,产后 4-5 天,子宫降至盆腔
D. 产后 1 周左右,子宫颈外形及子宫颈内口恢复至非妊娠状态
E.恶露分为血性恶露和白色恶露两种
5. 产后腹部检查时,如果在耻骨联合上方扪不到子宫底,此产妇大约在产后的
A. 第 1 天
B .第 2 天
C .第 3 天
D .第 7 天
E . 第 10-14 天
6. 关于产褥期乳汁的变化叙述错误的是
A.初乳是指产后 7 天内分泌的乳汁
B .产后第 2 周分泌的乳汁为过度
乳C.初乳呈黄色、半透明
D .产后 20 天内分泌的乳汁为初乳
E .初乳含大量蛋白
查看更多试题内容请点击下载: |
7.有关产褥期血液及循环系统变化说正确的是
A.产褥早期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B .白细胞较产前无改变
C. 产后最初 3 天内,由于胎盘血循环不复存在,故产妇血容量较产前减少
D.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较产前无改变
E .红细胞增多
8.下列有关产褥期临床表现说法正确的是
A.产后体温应在正常范围内,超过 38℃属病态
B .产妇可有产后乳房胀痛
C.正常产后恶露有臭味
D .产褥早期不会出现因宫缩引起的腹痛
E .正常产后无阴道出血9.产褥期正常的恶露应是
A.浆性恶露持续 3 周左右
B .正常恶露含有血液及细菌,并有血腥味和臭味
C.正常情况下,血性恶露持续 3 天
D .正常恶露持续 4-8 周
E .白色恶露较稀薄
10. 关于浆液性恶露,错误的是
A.色淡红似浆液
B .含较多的坏死蜕膜组织
C .含宫颈黏液及细菌
D.含较多血液
E .含少量血液
11. 产后子宫底每天下降
A. 1-2 ㎝
B .2-3 ㎝
C . 4-5 ㎝
D . 6-7 ㎝
E .0.5-1 ㎝
12. 产褥期处理,正确的是
A.产后第 1 天尽量下床活动,避免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
B .产后 1 小时,可进普通饮食
C.产后 24 小时应密切观察阴道流血情况
D .乳房出现胀痛则不能哺乳
E .产后 1 周内不能下床活动13.会阴创口拆线的时间为
A. 1-2 天
B .3-5 天
C . 5-7 天
D .7-9 天
E .6-7 天
14. 产妇为了恢复体形,开始体操锻炼时间为
A.产后 1 周
B .产后 2 周
C .产后 3 周
D .产后 2 天
E .产后第 1 天
15. 一产妇,产后保健,下列哪项不正确
A.产后 1-2 天进清淡易消化饮食
B .尽早适当活动及做产后健康操,有助于体力恢复
C.产褥期忌性交
D .产褥早期,可参加重体力劳动
E .产后半小时内开始哺乳
(二) A2 型题(病例摘要型最佳选择题)
16.正常产后第三天,乳房胀满而痛,无红肿,乳汁少,伴低热。解决方法首选
A.皮硝敷乳房
B .生麦芽煎汤喝
C .用吸奶器吸乳
D.让新生儿多吸吮双乳
E . 少 喝 汤 水
17.产后第四天,双乳房胀,乳汁排流不畅,最常见的原因是
A.进食少
B .卧床不活动
C .未及早按摩,热敷乳房
D .未给新生儿早吸吮多吸吮
E .乳头凹陷
A3 型题(病例组型最佳选择题)
26 岁产褥妇,产后第 3 天,体温 37.8℃,脉率 60 次/ 分,阴道排出鲜红色血液,量较多,无异味。
18. 产褥妇体温略高于正常,原因是
A.产褥感染 B .产后体温调节功能失调
C .泌乳热 D .孕激素作用 E .雌激素作用
19. 产褥妇产后第 3 天, , 阴道排出鲜红色血液,量多,无异味,称为
A.血性恶露 B .浆液性恶露
C .白色恶露 D .产后晚期出血 E .月经
B1 型题(标准配伍题)
A. 1 天 B .2 天 C .4 天
D .10 天 E . 14 天
20.产后正常血性恶露持续天数为
21.正常产后,子宫在腹内逐渐下降,降至真骨盆所需的时间为
参考答案 。
A1 型题 1D2D 3A 4D 5E 6D 7A 8B 9C 10
D 11. A12.C13.B14.D15. D
A2 型题 16.D17. D
A3 型题 18.C19. A
B1 型题 20.C21.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