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
|
结肠克罗恩病(全) |
溃疡性结肠炎(半) |
症状 |
有腹泻,但脓血便少见 |
脓血便多见 |
一、克罗恩病(CD)
(一)病理【关键词】全层溃疡、节段性、肉芽肿性炎。
病理 |
①累及全层,肠壁增厚变硬,肠腔狭窄,可发生肠梗阻。 |
(二)临床表现——活动期与缓解期交替,终生复发。
1.消化系统
(1)腹痛——最常见。
(2)腹泻:一般无脓血。病变涉及下段结肠或肛门直肠者,可有黏液血便及里急后重。
(3)腹部包块:肠粘连、肠壁增厚所致。
(4)瘘管形成——临床特征之一。
(5)肛门直肠周围病变:有时可为首发或突出的临床表现。包括:肛门直肠周围瘘管、脓肿及肛裂等。
2.全身表现: (1)发热。 (2)营养障碍。
3.肠外表现,包括:杵状指(趾)、关节炎等。
4.并发症
肠梗阻——最常见。
其次:腹腔内脓肿,可出现吸收不良综合征;
急性穿孔或大量便血。
癌变:直肠或结肠受累者可。
(三)辅助检查——X线+结肠镜。
X线 |
A.节段性分布。纵行性溃疡或裂沟、鹅卵石征、假息肉、多发性狭窄、瘘管形成; |
结肠镜 |
A.纵行溃疡,病变肠段之间黏膜外观正常; |
(四)治疗
1.药物
(1)氨基水杨酸制剂
美沙拉嗪——轻、中型患者。
柳氮磺吡啶——仅适用于局限在结肠的轻、中型患者。
(2)糖皮质激素——中、重度活动期。
不主张长期维持治疗。可逐步过渡到免疫抑制剂。
(3)免疫抑制剂:硫唑嘌呤或巯嘌呤;甲氨蝶呤。
(4) 抗TNF-α单克隆抗体(英夫利昔),中、重型早期应用。
二、溃疡性结肠炎(UC)
关键词:半层、连续性、非特异性炎
(一)临床表现——发作期与缓解期交替。
1.消化系统
(1)腹泻:见于绝大多数患者。
活动期的重要表现——黏液脓血便。
大便次数及便血的程度反映病情轻重:轻者每日2~4次,便血轻或无;重者每日>10次,脓血显见,甚至大量便血。
粪质亦与病情轻重有关:多数为糊状,重者稀水样。
病变限于直肠、乙状结肠者:除便频、便血外,偶尔反有便秘——直肠排空功能障碍所致。
(2)腹痛:疼痛一便意一便后缓解,常有里急后重。
若并发中毒性巨结肠或炎症波及腹膜,可表现为持续性剧烈腹痛。
(3)体征:
轻、中型:仅在左下腹轻压痛。
重型和暴发型:明显压痛和鼓肠。
若有腹肌紧张、反跳痛、肠鸣音减弱——中毒性巨结肠、肠穿孔等并发症。
2.全身表现
中、重型:发热,如发生高热——并发症或急性暴发型。
重症或病情持续活动者:衰弱、消瘦、贫血、低蛋白血症、水电解质紊乱。
3.肠外表现
外周关节炎等。
4.临床分型——【2014冲刺强调:有可考性的两种分型】
分型依据 |
具体分型 |
(1)临床类型 |
①初发型; |
(2)病情严重程度 |
①轻型——腹泻<4次/日; |
(二)并发症
1.中毒性巨结肠——暴发型或重症。
临表:鼓肠、腹部压痛,肠鸣音消失。
诱因:低钾、钡剂灌肠、抗胆碱能药物、阿片类制剂。
2.直肠结肠癌变。
3.其他:肠道大出血、肠穿孔(多与中毒性巨结肠有关)、肠梗阻(少见)——对比:CD多见肠梗阻。
(三)辅助检查
1.X线钡剂灌肠:
①黏膜粗乱和(或)颗粒样改变;
②多发浅溃疡,管壁边缘呈毛刺状或锯齿状,可见小龛影;可有炎症性息肉而表现为多个小的充盈缺损;
③结肠呈铅管状。
2.结肠镜——有中毒巨结肠、可疑肠穿孔者禁忌。
① 黏膜细颗粒状、出血,脓性分泌物;
② 弥漫性糜烂或多发性浅溃疡;
③ 假息肉及桥状黏膜,结肠袋变钝或消失。
④ 组织学:活动期——表面糜烂、溃疡、隐窝脓肿。
3.粪便检查
肉眼:黏液脓血;
镜检:红细胞和脓细胞;
粪便病原学检查:诊断的重要步骤----排除感染性结肠炎。
4.血液:ESR加快和CRP增高是活动期的标志。
(四)鉴别诊断
1.慢性细菌性痢疾: “地图样”溃疡,“假膜性炎”。
2.阿米巴肠炎:结肠溃疡较深,边缘潜行(烧瓶状)。
3.克罗恩病——核心鉴别!
(五)治疗
(1)氨基水杨酸制剂
柳氮磺吡啶(SASP):轻、中型或重型经糖皮质激素治疗缓解者。缓解后需维持治疗。
美沙拉嗪、奥沙拉嗪和巴柳氮 (5-ASA新型制剂):适用于对SASP过敏或不能耐受者。
SASP、5-ASA栓剂和灌肠剂——局限在远端结直肠者。
(2)糖皮质激素:
对氨基水杨酸制剂疗效不佳的轻、中型,尤其适用于重型活动期及急性暴发型患者。
布地奈德(新型糖皮质激素)——主要在肠道局部起作用。
激素+生理盐水保留灌肠——病变局限在直肠、乙状结肠者。
(3)免疫抑制剂:硫唑嘌呤、巯嘌呤、环孢素。
|
结肠克罗恩病(全) |
溃疡性结肠炎(半) |
症状 |
有腹泻,但脓血便少见 |
脓血便多见 |